降温预警
天冷了!安全提示请收好
降温来袭
一场大雪过后,北京再次迎来降温天气。市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信号:受冷空气影响,16日夜间平原地区最低气温将降至零下15℃左右。
天冷降温
不少朋友都会拿出各种取暖“神器”
小太阳、电热毯、暖手宝……
又或者是燃气取暖、烧煤取暖
a这些方法手段带来暖意的同时
隐藏的安全隐患也需注意
一起来看!
用电安全
电热毯
使用电热毯的时候,一定要先预热,然后拔掉插头使用。通电时间不要太长,上床入睡应关掉电源。温度过高不仅有安全隐患,还会降低睡眠质量。
如弄湿,易引发触电危险。
长时间折叠易造成内部电线损坏,使用时就容易出现漏电问题。
就算电热毯质量很好,也不能长时间使用。用了几年的电热毯也会出现破损,易发生危险。家用电热毯一般的使用年限是6年。
电暖器
在使用电暖器取暖时,一定要注意远离明火。另外也不要在附近使用空气清新剂、花露水等物品,避免发生爆炸危险。
使用时,机体温度普遍偏高,要远离易燃物品1米以上,尤其是家里的衣物、被褥和纸质物品不要放在旁边。
电暖器在使用过程中机体表面不能覆盖衣服,否则易引发火灾。
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漏油、异响等情况,停止使用,不要自行拆卸,找专业人员修理。
暖手宝
市面上的暖手宝一般分为电极加热和电热丝加热,购买时尽量选择后者。电极式充电内部液体带电,如密封不佳易漏电,电热丝相对较安全。如能看到有明显的圆弧形的加热器,多为电热丝式暖手宝。
不管是电极加热还是电热丝加热的款式,都不要长时间使用,避免出现烫伤皮肤的危险。
暖手宝使用过程中,杜绝边充电边用,防止爆炸危险。
尽量不要在晚上休息的时候使用暖手宝,更不要将暖手宝放在被褥中,避免引起烫伤和意外事故。
要经常检查电源线路是否有破损,充电过程是否有发热现象,超过使用年限的暖手宝应淘汰处理,杜绝安全隐患。
用气安全
燃气取暖
天气越来越冷,不少小伙伴不爱开窗通风了。不过,在使用燃气热水器时,咱最好还是“冻着点”!正常情况下,燃气热水器的烟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很少,但在通风不良时,空气中的氧气越来越少,一氧化碳越来越多,使人中毒。使用热水器必须通风良好,万万不可粗心大意哦~
燃煤取暖
目前,依然有部分居民使用燃煤取暖,正确使用炉具、勤开窗是预防煤气中毒的关键!有条件的最好是取暖的房间同时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不要将煤炉置于密闭室内取暖。因煤球在燃烧过程中不仅消耗大量氧气,还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在密闭室内用煤炉,极易煤气中毒,应该保持门窗通风。
除了居家取暖要注意安全之外
经历过强降雪天气后
地表温度低,雪后温度下降
道路结冰,外出时也要注意防范
出行注意事项
01
步行注意事项
步行时最好穿防滑鞋,过马路要注意路况和车情。
不在湿滑路面上疾行、奔跑,时刻注意路面情况,如有条件尽量扶好扶手或其他固定物。
走路时不要把手插在衣服口袋里,以免不慎跌倒时不能及时作出反应,从而造成伤害。
02
骑车出行注意事项
如果选择骑车出行要保持注意力集中,时刻警惕路况,减速慢行。
应保持相对安全车距,骑行时戴好头盔,防范地面湿滑导致摔跤造成的伤害。
尽量选择无冰、平坦路面骑行,骑车过程中不要猛捏车闸,不急转弯。
03
驾车出行注意事项
查胎压
冬季路面摩擦系数低,胎压过高过低,都不利于车辆安全行驶。
起步缓
起步缓给油可防止车轮空转打滑,不要大油门加速,切忌空挡驾驶。
除积雪
车辆启动前先清除车身各处积雪,否则行驶中急刹车会使车顶积雪滑到前挡风玻璃上带来隐患。
保持车外能见度
雪天能见度低,要开启雾灯、近光灯,以便观望前方情况。
保持车内视野清晰
车内外温差大,容易产生雾气,不可边开车边擦拭雾气,应利用空调调节车内温度,清除挡风玻璃上的雾气。
减少制动
行车中要平稳驾驶,避免超车、减少并线,尽量减少制动次数,尤其避免使用紧急制动。
低速行驶
注意观察和判断,尤其在转弯、坡道、岔道处更应观察好路况、提高警惕,不可盲目通过,切忌突然提速。
切忌抢行
行驶过程中应与行人和非机动车辆保持安全距离,驾车通过路口和人行横道时要减速慢行,切忌抢行。
04
摔倒后自救注意事项
自救:摔倒不急起,摔伤别乱动,雪后骨折多集中在脚踝骨、尾骨和腰椎。
摔倒后不要急于起身,应先看看是否摔伤了。一般大腿和手腕骨折较轻的,还能勉强活动,如果腰疼千万不要乱动,因为腰椎骨折后随意活动很可能造成关节脱位,严重时下肢可能瘫痪。应该尽快呼救,救人者也不宜随意背抱伤者,而要用硬板将伤者抬到医院,或拨打电话由专业医护人员救助。
这些你都记住了吗?
无论是出行还是居家
我们都要注意安全
拥有良好的安全意识
希望大家都能够度过一个
温暖、舒适、安全的冬天
来源:房山警方在线
校对:雯雯、小雷
、【2023-315-0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