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教授、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蔡尚伟:
李建中对编撰《本草纲目》起到重要作用
1月4日,“寻时珍足迹讲蓬溪故事”——“寻路本草”大型人文采访活动在遂宁蓬溪启动。记者将从此地出发,前往全国多地追寻李时珍足迹,弘扬中医药文化。
“李时珍与四川的关系,最重要的一点便是他的长子李建中曾任蓬溪知县10年。”曾以“李时珍”的形象出现在“小小郎中说”中医药故事公益演讲大赛总决赛上的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蔡尚伟教授说。
据《蕲州志》、《蓬溪近志》、《李时珍》等史志著述记载,李建中,字龙源,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甲子科举人,隆庆五年任河南光山县教谕,万历三年(1575年)擢四川蓬溪知县,万历十三年(1585年)升调云南永昌府通判,万历十五年告官回乡。
据传,李建中在蓬溪担任十年知县期间,曾在蓬溪和四川其他地方遍访名医,遍采百草,寻访四川中医药文化,而这些知识直接呈现在《本草纲目》内容之中。蔡尚伟说,《本草纲目》中记录了380种蓬溪道地中药材,能够予以佐证,“从这个意义上说,李建中担任十年蓬溪知县,对李时珍编撰《本草纲目》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蔡尚伟说,《本草纲目》一书是李时珍祖孙三代共同著述的成果。初本由李时珍主笔撰写、辑注,长子李建中附图编辑,次子李建元、李建木绘图,孙子李树宗、李树声校对,上表成书时间为明万历六年(1578年)。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刘虎 刘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