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周晓荷 通讯员 王天润 邵玉红
“这次我们有3个村民因为打斑鸠犯了罪,此前我们按照检察院《拟不起诉人员参与志愿服务工作联系函》的要求,已经监督他们履行了志愿服务,很感谢检察院能够给他们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今后,我们会加大在村里宣传禁止非法狩猎的力度。”4月底,在郑州铁路检察院举办的拟不起诉公开听证会上,封丘县尹岗镇苗寨村村干部说道。
和苗寨村村干部一起参加这次会议的还有封丘县赵岗镇王湾村、潘店镇沿林庄村等10个村的村干部。这次,郑州铁检院首次探索了类案集中听证模式,对8件、16人非法狩猎案件进行听证,并邀请了人民监督员、侦查机关代表等共同参与。犯罪嫌疑人当场表达了认罪悔罪及自愿接受行政处罚的意愿,并集中展示了其在居住村庄悬挂法治宣传横幅、履行社会公益服务的证明材料。听证员集中进行讨论评议后,一致同意检察机关的不起诉意见。
自黄河流域22个县(区)市的环境资源刑事案件集中管辖以来,非法捕捞水产品、非法狩猎的犯罪行为已成为郑州铁路运输检察院受理案件的“主流”,但涉及的案件多是轻罪案件。此类案件来说,罚不是目的,改才是关键。针对“两非”轻罪案件,郑州铁检院组建了“快速机制办案团队”,实行专业化办理,在简案快办经验的基础上,探索以“不起诉+N”机制为切入口,在行刑反向衔接机制之外,丰富了拟相对不起诉案件“社会公益服务”“检村联动”“集中公开听证”等内容,汇起黄河保护最大公约数。
“检察院作出的不起诉决定体现了法律的谦抑性和宽严相济的理念,通过让村委会监督当事人针对性的履行社会公益服务,起到了很好的法治宣传和犯罪预防效果,提高了司法公信力,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人民监督员王庆仁说。
通过这次先行先试,郑州铁检院初步形成了在“不起诉+公益服务”“不起诉+普法宣传”机制中嵌入“检村联动”“集中公开听证”的新模式,这一做法正在黄河沿线全面铺开。
在对非法狩猎案件进行梳理分析后,郑州铁检院把延津作为2024年轻罪治理调研工作的第一站,邀请延津县公安局、自然资源局,对当地非法狩猎情况进行座谈研讨,以期打开黄河流域非法狩猎类轻微刑事案件办理的思路和视野。
近日,在郑州铁检院举办的“共话非法狩猎案件治理 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郑州铁检院就延津辖区非法狩猎案件的情况向延津县公安局、延津县资源局的参会代表作反馈。经过充分讨论,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延津县非法狩猎问题的治理,需要在严格追究违法行为人法律责任的同时,借助直观体验来促进群众参与,拉近普法宣传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打破“各管一段”的老传统,建立起各单位之间更为深入稳定的“协同联动”新机制。
“郑州铁检院将继续与黄河流域各县(区)市进行座谈,以期形成更多共识与成果,确保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沿着正确轨道行稳致远。”郑州铁检院检察长姜新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