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夜下重建:甘肃积石山救援纪实
大象新闻记者 谢昰炜 张子琪
零下8℃,12月19日20时,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官亭镇一家面馆处,秦园打开手机,看了一下时间。
刺骨的寒风,吹过脸颊,秦园下意识哆嗦一下。
3个小时后,23时,这里的气温下降到零下10℃以下。
八个人,两辆车,这一晚,秦园和家人在面馆外的车里凑合了一晚。而在一天前,她刚刚经历一场逃难。
7公里之外,邻省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被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地震发生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指示。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应急管理部将国家地震应急响应提升至Ⅱ级,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应急管理部将国家救灾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
12月20日上午,甘肃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再次举行新闻发布会, 通报显示,截至12月20日9时,地震已造成甘肃113人死亡,782人受伤,受伤人员已全部收治到医院。截至目前,共临时避险转移安置20457户87076人。
12月19日,大象新闻记者跟随河南救援队,千里支援甘肃,用镜头记录下来地震后的救援场景。
【镜头①:村委会组织自救,邻省村民围着火堆、裹着棉袄取暖】
“轰隆隆……”12月18日晚12时02分,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官亭镇前进村,正在熟睡的秦园(化名)被一阵阵响声惊醒。
“是地震。”秦园反应很快,赶忙和家人躲到墙角。
与此同时,屋内柜子上的物品开始掉落,随着地面晃动的加剧,墙面开始出现裂缝,部分家具和房梁损毁。
持续十几秒后,轰隆声才短暂停下。
来不及犹豫,秦园慌忙抱起身旁小姨家的婴儿往外跑,等他们来到宽阔地带后,紧接着又是一阵余震。
“我舅舅前两天结婚,家里还有亲戚。”秦园介绍,前来参加婚礼的小姨还没来得及返回西宁家中,便遇到这次地震。
担心再次发生余震,那天晚上,秦园和村里的人没敢返回家中,而是选择留在村里空旷处,“我们都围着火堆坐在一起,裹着棉被。”秦园说,20个人围着就这么凑合了一夜。
取暖时,秦园隐约听到有挖掘机修路的声音。
地震后,村里的道路出现部分毁坏,房屋也出现不同程度的损毁。秦园说,连舅舅家去年盖的新房都已出现很多裂缝,屋内更是凌乱不堪。
“村委会都在登记(信息)。”秦园介绍,地震后当晚,村委会就开始组织人员自救,但村里还是出现不同程度的伤亡。
秦园今年26岁,是武汉一所高校的研三学生。12月3日,秦园从武汉回到老家青海,在西宁参加考试,考完后还没返回学校。
“因为学校也没啥课,现在在家写论文。已经开题了。”秦园介绍,因为学校目前没啥事,还没有计划回武汉。
12月19日一大早,秦园便从前进村来到3公里之外的官亭镇上,平时,秦园的父母在官亭镇上开了一家面馆,而她则在家中。
作为土生土长的青海人,地震,她并不陌生。但在她的记忆中,每次地震不会太大,基本不会妨碍正常的生产生活。
而这次地震,是她从未遇到过的。
“声音特别害怕,眼泪都出来了。”事后,秦园回忆说,村里房子大多有木质结构,地震时像是所有房子都裂开了,声音特别大。
地震后,秦园家的面馆为过路人提供热水,时不时会有人前来接热水。
虽然是镇上,但是房子也出现不同程度裂缝,秦园和家人不敢再住在屋里。“不敢住,后面有裂缝。”秦园说,担心有余震,70多岁的爷爷奶奶一直呆在车内。
【镜头②:拉6车物资,现场支炉下牛肉面】
“饺子下完了,现在下面片。”12月20日10时01分,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广场安置点,乃必由边下面,边招呼前来吃饭的人。
这是乃必由主动支援灾区的第二天,他只睡了两个小时,早上6点多,他就早早起床,准备早饭。
四个小时过去,他就没停过手中的活。即便如此,他和朋友一直在帮别人盛饭,自己还没吃上饭。
乃必由粗略算了一下,20箱物资,3个人盛饭,一早上2000多人前来打饭。
“早上下的饺子、牛肉面。”乃必由说,吃饭的人很多,支上两个灶,吃饭的队伍排的很长,昨晚做饭就忙到夜里12点多。
乃必由是一名少数民族,在兰州经营着一家炒拉条店,来震中支援后,便把家中的饭馆停了下来。乃必由的父亲曾是人民解放军,他认为,遇到这种情况就要积极主动去干一点实事。
“(12月18日)晚上地震后,我们就看手机哪里地震。”很快,乃必由得知是积石山县,经与当地朋友沟通,乃必由最终确定震中点为大河家镇。
12月19日早,乃必由开始装物资,开车前往震中大河家镇。
“来的时候,这边帐篷还没装。”乃必由说,从兰州开车三个多小时后,到达大河家镇。
一下车,乃必由就和朋友支炉烧火做饭。
“到了后,我们就准备炉子开始做饭。”完了之后,乃必由就把货车上的东西给群众分发。
这次支援,乃必由和朋友带来6车物资,有饺子、方便面、面粉、鸡蛋、蔬菜、调料、菜等等。
“在大灾大难面前,咱们中国人一定要团结,不分民族,不分任何东西,我们都是中国人。”乃必由说。
“昨天有的物资全部发完了,有的车就走了。”乃必由介绍,现在留下三个人每天给群众做饭。
乃必由介绍,有一些困难的家庭,他们还要送物资上门,“有些地方,出了事故,他们来不了,我们送面粉和物资到他们手中。”
乃必由算了一下,所带物资还能支撑三四天的伙食。
即便是物资快用完,乃必由也没用太多的担心,“用完回去拉。”这些天,乃必由周围捐物资人还有很多。
刚来支援时,乃必由还有些不习惯,“睡到车上不太舒服。”如今他越干越起劲。
【镜头③:家门口看病,移动救援车实现多项检查】
“这个伤口包扎一下就好了。”12月20日上午,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安置点,甘肃省人民医院搭建起了野外流动医院。
地震发生后,这里聚集了众多避险的居民和前来救援的人员。
“大河家镇(安置点)我们有35个人,同时配备手术车、化验室等,能够满足群众的看病需求。”甘肃省人民医院应急救援医疗队领队郝相勇回忆,12月18日12点多,得知地震后,他们就开始准备。
12月19日凌晨1时30分,甘肃省人民医院第一批志愿人员便已出发,进紧接着,随后两批人员也开始动身。
“过来大概到4点。”郝相勇说,接到医院指令后,到达灾区马上进入现场进行搭建工作,根本顾不上休息。
12月19日晚12点多,没有人就诊,郝相勇和同事才能停下休息,坐在车里呆了一晚。
“(今天)凌晨3点多,有一个人癫痫发作,挺重的。”处理完紧急情况后,郝相勇和同事将病人送到积石山县医院转诊。
郝相勇介绍,这次支援,主要是移动救助车。
在移动救助车里,医疗队员们为受伤群众迅速进行清创、缝合、伤口包扎及转诊等相应救治工作。
其中一款是x线车,可以满足对病人的骨折判断,“我们可以对椎体有没有损伤,也可以去拍个片子,这些都已经有患者在使用了。”
如果有人鼻梁骨压伤,在x线车上,也可以实现精准判断,“同时包括像腹部有没有肠梗阻,我们都可以在x线车上完成(诊治)。”
郝相勇介绍,另外一辆移动救助车是化验车,可以完成常规的血常规、尿常规等检查。
如果有伤者伤情较重,手术室显得额外重要,比如失血性休克、肝破裂、脾破裂等需要紧要处理的情况,在野外流动医院的手术车内,即可完成手术。
“手术车它就相当于我们手术室的一个独立手术间,这个手术间可以满足平常的所有手术,只要每一种手术对应的器械都有,都可以完成。”郝相勇介绍,12月19日,就有近10例左右的头皮裂伤,在家门口完成治疗。
移动救援车的优势还有哪些?郝相勇表示,移动救援车还包含供水供电车,如果实现野外生存,因为有冲足的油料和水。
这次来支援灾区,郝相勇一直坚守在一线。
“昨天有70多个病人。”郝相勇介绍,气温较低,临时医疗点,很多群众临时来找药。
【镜头④:千里援甘,河南多支救援力量参与救援】
“往里走,慢点。”12月20日上午10点多,积石山县大河家镇指挥部,洛阳神鹰救援队张队长一领到任务,就赶紧给队员分发下去。
一天前,他们一行30人从洛阳出发,开车前往甘肃参与救援。
12月19日晚23时,洛阳神鹰救援队一行人到达积石山县指挥部,张队长介绍,当晚领取任务后就迅速奔赴震中地区,为群众搭建帐篷。
“昨晚搭帐篷,干了一夜。”张队长说,从昨晚一直干到早上9点。
这次支援,洛阳神鹰救援队携带了切割机、生命探测仪、无人机、卫星电话和破采工具等。
12月20日上午,洛阳神鹰救援队接到指挥部通知,一方面需要协助当地政府给群众搭建帐篷,另一方面要统计群众所需物资,并及时发放。
“现在我们要下去,进村统计。”张队长介绍,30个人被分成三个小组,每个小组10个人,分小组分区域进村,询问每家具体需要什么物资,将统计信息上报指挥部,统一调配物资,发放到村民手中。
在行进路上,由于路面还未完全恢复,张队长和同事需要下车步行到村民家中。
除了洛阳神鹰救援队外,郑州蓝天救援队、河南省应急救援协会等救援力量均已赶赴甘肃。
“第一梯队轻装飞机或动车已出发,第二梯队两车携应急装备已岀发。”12月19日早上,河南省应急救援协会负责人介绍,救援协会派出的两支队伍共12人目前已在前往甘肃的路上。
两支队伍共12人迅速集结,一组4人乘坐高铁,一组8人开车携带装备,相继赶往甘肃。
“我凌晨1点接到紧急通知,2点赶到仓库整理装备。”19日上午10时许,前往现场的救援人员之一赵培淯告诉大象新闻记者,他们小组共8人自行开车,携带了连体保暖防水救援服、分体雨衣、发电机、对讲机、头灯、帐篷、急救包、担架、登山绳、撬杠等诸多救援设备。
目前,大象新闻记者获悉,一部分救援队在配合当地政府,为当地群众搭建帐篷,还有一部分救援队在协助统计当地村民状况。
12月20日上午,甘肃省抗震救灾指挥部举行甘肃积石山县6.2级地震第二次新闻发布会,截至12月19日下午3时,甘肃省救援工作已基本结束,工作重点将转为伤员救治和受灾群众生活安置。
上一篇:无畏艰险 奋战在救援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