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创建安全生产跨部门“综研联检”机制
开展危化品泄漏应急演练
联合多部门开展水上加油站跨部门“综研联检”
举办专业救援队伍与社会应急力量技能竞赛
以“7·10燃气要安宁”为主题,在鸡鸣寺城市安全文化主题站等10个地铁站联动组织开展“燃气安全宣传咨询日”活动
韧性安全是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城市安全发展的战略选择。全面推进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南京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提高城市全生命周期的风险防控能力,持续提升城市安全治理水平。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南京市应急管理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健全责任体系,强化风险防控,突出科技赋能,夯实安全基础,在重点攻坚上下功夫,围绕重点领域、重点行业,聚焦关键环节“重拳突击”,在探索创新上做文章,围绕“综合监管一件事”“综合查一次”改革,创建安全生产跨部门“综研联检”机制,全面提升监管效能,推动全市101个街镇挂牌成立应急管理—消防一体化工作站,助力城市运行安全基层组织体系建设迈出标志性一步,切实以高水平安全服务高质量发展,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坚持底线思维
积极构建“全链条”责任体系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只有强化底线思维,让各项安全责任措施落实落细落到位,方能筑牢守好安全生产的堤坝。2023年,南京市持续聚焦全链条责任落实,积极构建清晰完备的责任体系,推动各级领导干部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增强做好韧性安全城市建设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以有力有效举措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今年以来,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政府常务会,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全面制定落实党政领导年度重点工作清单,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干部安全生产“一单一档”,与此同时,将安全生产责任嵌入干部选任管理全过程,进一步压实党政领导责任。
多措并举、狠抓落实,把安全的责任阀门拧得紧而又紧。南京市细化年度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防灾减灾重点任务。细化修订高质量考评机制, 出台年度重点行业领域“四不两直”暗查暗访工作方案,持续开展市区两级安全生产督导,全维度推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落实。
建立领导干部安全生产“一单一档”,市区、镇街及44家安委会成员单位制定党政领导年度安全生产重点工作清单,组织修订安全生产“一体化”权责清单,将新行业新业态等领域监管职责纳入清单管理。此外,优化“一部门一板块一清单”考核方案,常态运用督导巡查、警示约谈、考核督办等跟踪问效机制,以严格监管推动安全生产“三个责任”落实。
健全责任体系,将安全之网织得更细更密。2023年南京市及时调整充实市安委会组成,增设医疗卫生机构专委会,推动16个专委会发挥统筹协调功效。按照“三管三必须”要求,推动新业态新领域全链条监管责任落实,构建以安全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推动企业健全完善全员责任制,形成维护安全生产的共同责任体。
临近年终岁尾, 12月初,南京市部署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安全生产大检查行动。聚焦燃气、厂房、商场、住宅、学校、医院、仓库、矿山、危化品、道路交通等重点领域,市、区党政领导带头深入一线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强化底线思维、压紧压实责任,有效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坚决遏制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首创“综研联检”
充分释放安全治理效能
在着力构建以风险治理为中心的应急管理体系过程中,南京市应急管理局注重精准治理、科学整治,优化安全监管,坚持严格执法和指导服务并重,更好统筹监管与服务,进一步释放安全治理效能。
“联合检查组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不仅避免了多头执法、重复检查、标准不一,给企业减轻了负担;而且他们一次来这么多专家,也给我们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大大提升了我们的安全管理意识和能力。”南京一家锂电池生产企业负责人在接受联合检查组的安全检查时表示,很有收获。
这家企业的获得感与满意度,源自今年4月南京市应急管理局在全省率先推出的安全生产跨部门“综合研判联合检查”工作机制(简称“综研联检”机制)。该机制由南京市安委办牵头各行业监管部门,围绕“综合监管一件事”“综合查一次”改革,组成安全技术综合分析研判团队,对多部门一致列入年度监督检查计划的高危行业重点企业开展大数据关联分析,深度研讨辨识安全风险,组织跨部门联合检查,通过部门联合、事项整合、数据耦合、优准结合,指导企业全面排查、科学整改事故隐患,全面提升监管执法效能。
以企业为中心,建立“1+N”多学科专家团队,推行“一站式诊疗服务”,为企业全方位“安全体检”,有效减少企业迎检次数,重大隐患发现率大幅提升。截至目前,累计“综研联检”企业2451家,整合各部门专项检查33个,减少企业迎检8600余次;向企业发出“本质安全提升指导意见书”1047份,提出指导意见4870条。
同时,坚持“安全是最优的营商环境”理念,着力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将检查结果评价数据通过“181”平台归集共享,反哺企业“安全信用脸谱”,与企业安全信用评级关联。一方面,对轻微违规行为减免处罚,依法包容审慎监管;对联合检查中发现的企业重大隐患、典型违法问题严肃查处,处罚情况纳入企业“安全信用脸谱”;对不能有效防控重大风险、重大隐患整改不力的企业,依法开展失信联合惩戒;另一方面,对安全信用等级高的企业,在减少执法检查、提供政策性资金扶持、优先考虑评先评优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为安全信用好的优质企业营造“无事不扰”的生产经营环境,不断增强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内生动力。
强化风险防控
全力推动本质安全提升
风险防控是实现城市安全治理关口前移、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御转变的基本策略。全面推进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必须加强风险防控,紧密结合重点工作、重大安排,推动安全关口前移。
南京市应急管理局坚持“隐患就是事故”风险意识,以纵深推进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和重点领域“治本攻坚”为载体,切实加强隐患排查整改质量,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编发《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汇编》,按照全面覆盖、应排尽排要求,形成“主要风险、突出问题、重大隐患”三张清单,共排查并整改各类事故隐患25万余个。突出标本兼治,开展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巩固提升年行动,明确14个方面19项具体任务,将深化“治本攻坚”81项重点事项及31个部门任务清单纳入巩固提升年行动,实行“定期调度、清单推进、督导通报”三项机制,统筹抓好落实。
硬核出击,突出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排查隐患、防范风险不是一时的工作,而是“时时放心不下”的自觉和责任。在危化品领域,南京市以聚焦全覆盖风险防控为抓手,完成15套危化品老旧装置更新改造,对102家重点化工企业和8所部属高校开展安全审计“回头看”。推动化工园区“十有两禁”整治提升,完成2轮危化品重大危险源企业全覆盖专项检查督导,推进71家重大危险源企业双重预防机制数字化建设完成系统升级。扎实推进中小企业整治提升行动,推动全市1.3万家工贸企业实施风险分类分级差异化监管,统筹推进中小型企业现场整治提升及有限空间专项执法。严格落实非煤矿山安全风险定级与分级管控,对全市14座矿山企业实施安全“体检”,排查问题隐患297个,指导2家企业开展露天转井工开采专项整治;推进燃气泄漏保护装置安装使用和城市危房治理“动态清零”,清单化推动问题隐患整改闭环。
为提升基层风险防控能力,南京市应急管理局聚力推动街镇应急管理—消防一体化机制建设,在全市101个街道(镇)全面设立“应急管理—消防一体化工作站”,以巡查检查为基础、隐患整治为中心、执法办案为重点,统筹辖区应急管理、安全生产、消防、防灾减灾等工作,推动街道(镇)力量融合、监管综合,实现统一力量、统一网格、统一终端、统一职责、统一考核,进一步夯实基层“神经末梢”安全基础,增强城市韧性安全。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南京模式”,被作为样板在全省推广。
科技赋能
构建城市应急“智”理模式
科技赋能极大提升了城市治理的精准性、时效性和规范性。全面推进韧性安全城市建设,需积极推广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南京市应急管理局长期以来积极探索“互联网+城市安全治理”,坚持以信息化推进城市安全治理现代化,推动城市安全风险管理创新,将风险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
南京应急管理“181”信息化系统,构建城市安全运行“一网统管、智能化联动处置”机制,曾被国务院督导组列入“典型做法清单”,今年南京市突出实战导向,推动集约发展,迭代升级“181”平台既有功能模块,根据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实际需要拓展更多应用场景、应用模块,确保常用、管用、实用、好用,持续打造金陵特色品牌,攻坚开发应用领导驾驶舱、暴雨数字预案、金陵安法宝、自建房风险防范、应急伺服等功能模块,日均产生工作数据16万余条,打造“一站式”全场景应用终端,致力打造为赋能韧性安全城市建设的强大“智慧”利器。
深化现代科技赋能,加快推进国家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试点,致力于建立集资源管理、风险感知、预警预测、监管执法、指挥调度、复盘总结于一体的城市安全智能管理平台,汇聚管线桥梁、自然灾害等18个系统资源、各类数据13.1亿余条,初步构建城市安全综合监测耦合预警“一张图”, 提高城市安全治理的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
夯实基础
形成安全治理共同体
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一头连着千家万户。南京市致力于建立健全基层韧性安全城市建设网格,一体推进,系统治理,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安全治理共同体,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筑牢防灾减灾基础。调整市减灾委组成,建立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会商研判机制,扎实推进全市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指导建邺区推进全国“县级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成果应用试点”工作。按照“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的要求,强化应急力量和资源“冗余度”,建立常备不懈的应急物资、应急设施、应急队伍、应急能力储备机制,完成四级灾害信息员队伍更新培训,指导12个社区开展市级防灾减灾演练。优化自然灾害民生保险功能,全市900余万常住人口实现全覆盖。紧盯重点时段,全力做好森林防灭火工作。
抓好执法服务基础。修订出台《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升级完善一站式智能应用“金陵安法宝”,推动学安法用安法更加智能。组织制定城市大型商业综合体安全管理规范、高层公共建筑应急能力评估标准。编制《南京市指导服务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指引(试行)》,推出优化执法服务若干措施,更好统筹监管与服务。制定安全生产领域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清单,依法审慎实施行政处罚。实行危化品经营许可“一件事一次办”,审批时间压缩50%以上,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夯实宣传教育基础。推动韧性安全城市建设重心下移、力量下倾、资源下沉,发动基层群众共建共治共享。联合市委宣传部出台《进一步加强安全宣传教育16项举措》,系统谋划全市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开展安全宣传“五进”、“百团进百万企业千万员工”宣讲等系列宣教活动。结合“安全生产月”等重要节点,大力开展应急科普宣传,依托“7·10燃气要安宁” “安全生产青年当先”演讲比赛等特色活动,提高群众参与积极性。持续打造鸡鸣寺安全主题车站,建设城市安全文化新地标。依托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资源,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等公益宣传,努力提升全社会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提高各方参与韧性安全城市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全面推进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必须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南京市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做好系统化的制度安排,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良好氛围,构建城市安全治理共同体。
2023年,南京市应急管理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聚焦制约安全生产的重点难点问题,改革创新、精准发力,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有力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
2024年,南京市应急管理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城市安全治理体系现代化,全面提升城市安全运行保障能力,积极构建特大城市安全治理新模式,为谱写“强富美高”新南京现代化建设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本版撰稿:李静 李鸿雁
本版图片由南京市应急管理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