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到底该是怎样的?可能以往我们都会直觉认为就是 " 碰撞安全 ",但趁着大众汽车 ID.GO 安全实验室来到广州天德 " 开课 ",小编要去看看大众汽车对于安全的定义到底有何不同?
安全分四种
原来在大众 ID. 的定义里,安全可不仅只车辆发生碰撞时保护乘员而已,而是包括了主动安全、被动安全、电池安全、网络安全四大领域。大众 ID. 各车型的安全配置也围绕在这四大领域来定义,确保为用户提供安心的纯电出行保障。
首先在主动安全方面,ID. 家族所搭载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IQ. Drive 智驾管家就是最佳安全助手,这其中包括 Travel Assist 全速域驾驶辅助系统,能够像 " 老司机 " 一般的流畅动作减少驾驶者的驾车负担;还有 Lane Assist 车道保持系统,能让车辆在长途驾驶过程中始终保持在车道中间行驶。
还有 Front Assist 前部安全系统,来在前方车辆突然减速、变道,或偶遇骑行者和行人突然进入车道时,最高在 60km/h 左右车速对驾驶者进行提示并及时介入制动,最大程度避免事故发生或减轻损害。
值得一提的是,最新的 Trigger Lane Change 智能变道系统在全新 ID.7 VIZZION 上首先被采用,当驾驶者拨动转向灯拨杆时,系统会判断周围环境是否安全,然后在合适时机自动完成变道,这项功能对于变道尚没把握的新手来说格外受用。
另外,在 ID. 家族车型上,还有 IQ.Light LED 矩阵大灯,能通过智能控制,自动切换远近光照明与光型,一方面照亮黑暗道路,另一方面也不会对对向车辆造成视线干扰,避免了驾驶人忘关远光灯变 " 远光狗 " 的尴尬,也提升夜间驾驶的安全性。
部份 ID. 车型配备的增强现实抬头显示系统,能将导航、巡航、车道保持以及与前车距离等关键指示信息与道路进行实景融合,方便驾驶者只需按照指示标识就能直观看到关键行驶信息,无需转移驾驶的注意力,提高安全性。
至于被动安全,也就是当车辆真不幸发生碰撞时,用以保护人员的技术。这里我看到 ID. 系列车型的车身采用高强度材料打造,关键部位使用抗拉强度约 2000 兆帕的超高强度热成型钢,能够减小碰撞时对乘员舱的侵入。
另外,在座椅下方的横梁也能够为高压电池系统提供额外防护,尽可能降低碰撞时的安全风险。
除此之外,在较为严重碰撞发生的 150 毫秒内,车辆会通过传感器识别状态,解除车门锁止后,安全气囊和电池包内部的负极控制器断电燃爆装置才会被激活,以保证安全及后续救援。
与此同时,带有管状燃爆装置的三点式安全带也会发生作用,与安全带束紧装置配合,从两个方向束紧前排乘员的肩部和腹部,将乘员更好的固定在座位上,并与安全气囊配合减小碰撞带来的损害。
更深层次的安全
在大家最关心的电池安全方面,现场展出了大众汽车 ID. 家族多项电池安全技术,包括独立的热管理系统,能让电池在零下 30 ℃至零上 55 ℃温度环境中,始终保持在 15 ℃至 30 ℃的工作温度内,确保了车辆的可靠性与电池安全。
另外,ID. 家族车的铝合金电池包下壳体为蜂窝设计,并且采用结合型材横梁及纵梁的焊接形式,既保障了电池包的高强度,也使得电池包兼备轻量化和高能量密度特点,让安全、续航两者兼顾。
另一项可能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的,就是网络安全──随着汽车越来越向数字化转型,汽车网联早已不是新鲜事,但会否有一天像电影《黑客帝国》那样车辆被黑客控制出现危险呢?
大众汽车同样将网络安全视为用户用车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提前在网关中设计有整车入侵检测防御系统,其能实时感知用户用车过程中的网络安全,并可对威胁及时响应预警,保护车辆免受网络攻击,确保用户的数据隐私和行驶安全。
通过这次的活动,小编发现汽车安全确实没一般人想得那么简单,方方面面都要确保万无一失,个中学问真是非常多。
而大众汽车 ID. 对于安全的投入确实巨细靡遗,相信透过这样的活动,可以让更多参与者了解安全的真义,也更了解 ID. 家族各车型的价值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