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高州市消防救援大队按照上级正规化示范队站建设部署,按照“抓住重点求突破,攻克难点谋发展”思路,坚持创新驱动、突破传统模式,聚焦“五大工程”,推动正规化建设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聚焦提质工程,打造多元阵地,实现基础建设正规化
精准抓建理念。按照《正规化建设指导图册》要求,坚持“利于工作开展、便于日常生活”基本原则,规范场库室设置,合理设置训练设施、营房营区、信息保障、装备建设等,打造动静分离、布局合理的工作生活环境。
彰显标兵元素。坚持立足驻地特点、挖掘驻地资源、发挥驻地优势,结合高州地域“好心精神”,持续打造“标兵、红色、奉献”特色职业文化名片,将走廊、班房融入标兵创建文化。
营造舒心环境。充分利用营房阶梯、消防车库、训练塔等场所打造沉浸式的安全文化,在舒心驿站、指战员之家、职工书屋打造暖心文化,形成具有标兵特色的职业文化体系。
聚焦铸魂工程,擦亮品牌矩阵,实现政治工作规范化
规范组织运行。深入贯彻“553”党建标准体系建设要求,严格落实各项组织生活制度,严抓“五个基本”建设和“四强党支部”建设,提升党建工作水平。
开设教育课堂。坚持按纲施教,立足队史文物、党建文化园等实物、实景、实例实施“沉浸式”教学手段,将课堂搬到烈士陵园、革命历史博物馆等思政教育基地,定期开展参观见学、仪式激励、主题党日等活动。
注入文化活力。探索打造好心精神教学点、消防特色手办展,对文化设施设备进行完善升级,建强文艺骨干小分队,打造歌伴舞《如果有一天》、情景剧《英雄坐标》、情景朗诵《青春报到》等优秀作品。
聚焦护航工程,锤炼过硬本领,实现执勤训练实战化
创新执勤模式。着力打造以建制站为中心的“一站多点、以点覆面”的应急救援体系,依托大队指挥中心和智能接处警系统及指挥系统,将高州乡镇专职队、微型消防站统一纳入调度体系。
夯实岗位练兵。推行“教学模式”的演练方式,围绕分组领受任务、逐项实地开展、实地观摩学习、现场分析提问等7项内容,聚集自建房、商业综合体、主要水域等场所,开展实战拉动演练及桌面推演。
强化专业队建设。依据辖区警情特点,坚持面向辖区、面向灾情建强专业队,建立救援规范和装备配备标准,细化人员分工,完善水域救援、石油化工、高空绳索、地震救援等专业队。
聚焦赋能工程,立起示范标尺,实现队伍管理精细化
持续排查隐患。紧盯抓好“人车酒、赌贷密”等关键领域风险防控,加强“八小时之外”、周末节假日管控,通过联合督查、视频点名等方式,全时段落实问题督导跟踪、刚性问责问效。
推行智能管控。充分借助总队“智慧队务”系统,通过智能信息采集、AI智能分析系列前端科技,实现“营区管控、线上审批、电子台账、量化考评”等功能,助力基层队伍管理减负增效。
坚持家庭共管。搭建好队伍与家庭互通互联的桥梁,号召家属当好宣传员、监督员和守门员,通过推送廉政短信、签订《家庭助廉承诺书》、发放《廉政倡议书》等形式,形成单位、家庭齐抓共管、常抓不懈的良好局面。
聚焦暖心工程,凝聚发展合力,实现职业保障体系化
落实从优待队政策。紧盯两地分居、教育优待、住房保障等后顾之忧,建立“送奖到家”“送奖到岗”长效机制,组织专人开展困难指战员家庭上门帮扶,积极与地方职能部门开展联谊联动,各项暖心政策得到落地见效。
推动先进典型培树。突出在灭火救援、重大安保一线挖掘、培养先进典型,建立先进典型政治上光荣、生活上受益机制,特别在提拔任用、留队晋级、评优评先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持续抓好人才培养。成立“宝光精进”创新工作室,为指战员搭建创新平台,年内实现多项实用型发明专利。通过南粤消防优才计划、“橙才工程”等平台,为人才培养回归灭火救援战斗现场、强化专业技能锻炼等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南方+记者 杨金凤
通讯员 黄永强
【作者】 杨金凤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