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一场强降雨抵达市区,在持续了约半天时间后,雨势逐渐减弱。根据气象、水文部门消息,这场强降雨再次触发了暴雨红色预警,还引发多条河流出现超警洪水。目前,我市已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预计本周末至7月初,我市仍有强降雨天气过程,请市民务必做好防范,注意安全。
市区再次发布暴雨红色预警
6月25日清晨,强降雨打破了市区的宁静,一开始就有着强度大、范围广等特点。
根据桂林市地面气象自动站网监测:6月24日8时至6月25日8时,我市出现中雨到大雨、局部暴雨到大暴雨。全州、临桂、平乐、雁山、灌阳5个县(区)的6个乡镇有大暴雨,15个县(市、区)的55个乡镇有暴雨,14个县(市、区)的60个乡镇有大雨,7个县(市、区)的22个乡镇有中雨。最大降雨出现在全州大西江镇,降雨量150.4毫米。
25日上午,强降雨持续。10时40分,市气象台将暴雨橙色预警信号提升为红色,这是今年以来市区第二次发布暴雨红色预警,首次为6月13日。根据发布标准,这意味着我市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随着强降雨云团缓慢北移,强度不变,叠彩、秀峰、七星、象山、雁山均出现了强降雨过程,恭城、灌阳、阳朔、资源、全州、龙胜、灵川、兴安等地也相继发布暴雨橙色预警和雷电黄色预警。
13时42分,强降雨有所减弱,市气象台将暴雨红色预警调整为黄色。
鉴于此轮强降雨与上轮强降雨间隔时间短,局部强度大,致灾风险高,按照《桂林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有关规定,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决定于6月25日13时00分启动市防汛四级应急响应。
我市气象专家表示,目前随着雨带北抬,强降雨将整体减弱。预计6月26日白天,我市中北部多云有中雨、局部大雨,南部阵雨、局部中雨。6月27日至28日,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全市多云有阵雨,局部大雨。
值得一提的是,到了6月29日,全市将新出现一次持续暴雨、局部大暴雨到特大暴雨过程,预计持续到7月2日左右。
漓江市区段出现洪峰水位
受强降雨影响,我市多条河流出现超警洪水。截至25日18时30分,漓江市区段已出现145.12米(警戒水位146.0米)的洪峰水位。
6月25日8时,桂林水文中心监测,过去24小时,桂江、湘江、洛清江、资江、古宜河干支流及暴雨区的中小河流出现了0.5-2.15米的涨水。
17时00分,桂林水文中心发布洪水蓝色预警:受强降雨及上游来水影响,漓江、古宜河、湘江等江河干支流已出现1-5米的涨水过程。其中,洛清江支流永福西河、湘江支流灌江等2条河流2个站超警0.26-0.48米。预计未来24-48小时,桂江、湘江及古宜河水位将继续上涨1-4米,市区、全州、兴安、灌阳、资源、龙胜、灵川、阳朔等地部分中小河流将出现超警戒水位左右洪水。
18时30分,漓江桂林水文站出现了145.12米的洪峰水位,相应流量1450立方米/每秒,为常遇洪水。
鉴于此轮强降雨与上轮强降雨间隔时间短,局部强度大,致灾风险高,按照《桂林市水利局洪水防御工作预案(试行)》有关规定,市水利局决定自6月25日15时30分启动市水利局洪水防御IV级应急响应。
气象和水文专家提醒,此次降雨落区与前期重叠,要防御较强降雨可能引发的中小河流洪水洪涝、城市内涝、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灾害,注意防范短时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对电力、交通、江河航运、户外活动等的不利影响。市民外出遇到积水路段切勿冒险通行,尽量远离低洼积水地段和河边。
如何看懂气象水文预警信息
眼下,强降雨天气较为频繁,看懂预警信号,做好相应防范尤为重要。种类繁多、等级复杂的预警如何理解?对日常生活又有哪些影响?
根据中央气象台气象灾害预警发布相关办法,目前,我国主要有14种气象灾害预警,如常见的暴雨、强对流、高温、寒潮、台风等,并依据可能造成的危害和紧急程度,设为蓝、黄、橙、红四个级别,分别代表一般、较重、严重、特别严重。
以暴雨预警为例,分为蓝、黄、橙、红四级。发布蓝色预警,意味着未来12小时内降水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水可能持续。而发布红色预警,则意味着未来3小时内降水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水可能持续。
相关部门还会联合发布山洪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险等气象预警预报。
在水文预警中,洪水预警根据洪水量级及其发展态势,由低至高分为洪水蓝色、黄色、橙色、红色4级预警,等级越高风险越高。其中,蓝色预警预计水位(流量)将接近警戒水位(流量),黄色预警预计水位(流量)将达到或超过警戒水位(流量),橙色预警预计水位(流量)将达到或超过保证水位(流量),红色预警预计水位(流量)将达到或超过历史最高水位(最大流量)。
此外,预警信息中的警戒水位是指在江河湖泊水位上涨到河段内可能发生险情的水位,在警戒水位以上时,各江河堤防需要处于防守戒备状态。洪峰水位是指一次洪水过程或整个汛期中最高的水位值,当雨水不断积累,先后不断汇入河槽,水流量增至最大值,出现洪峰流量。
收到预警后,市民要做些什么?通常情况下,市民需要分清两种情况,蓝色、黄色预警是“提前警告”,表明虽然目前还比较平静,但危险可能就在眼前。此时不能掉以轻心。比如遇到暴雨黄色预警,就应该谨慎考虑出行计划,随时关注天气变化。
橙色、红色预警信号一般都是在恶劣天气“进行时”发出的警告。代表恶劣天气已经发生,并且可能会进一步升级。遇到橙、红两色预警信号,非必要不外出,尽量留在安全地带,做好意外发生的准备。同时,政府部门要高速运转,及时准备应对措施。
气象和水文专家表示,短信、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都是市民获取预警信息的便捷渠道,要养成接收和关注预警信息的习惯,提高防范意识,了解其背后意义,掌握防灾避险知识和技能。
来源:桂林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