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汛情严峻,大量降水导致道路积水增加。汛期不仅对我们的出行造成不便,更可能对皮肤健康造成威胁。皮肤科专家提醒,通过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和及时的事后处理,可以有效地减少威胁,保持皮肤健康。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皮肤科医生肖易介绍,积水中间常含有大量的细菌和真菌,长时间的接触可能导致皮肤感染。例如脚癣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感染,特别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间,真菌的繁殖更为迅速。如果皮肤有破损则更容易感染,并且甚至有进入血液的可能。
此外,汛期中间的积水中间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寄生虫,例如钉螺,这些寄生虫会通过皮肤进入人体,造成血吸虫等寄生虫疾病等等。
积水中间更是蚊虫孳生的温床,特别是伊蚊等,它们是疟疾、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疾病的传播媒介。蚊虫叮咬不仅会引起局部的皮肤瘙痒以及丘疹性、荨麻疹等局部的变态反应,还会传播一些严重的传染病,威胁健康。
肖易说,为了预防这些问题,第一建议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积水,避免在积水中行走或停留。如果必须蹚水,建议穿防水靴和长裤,减少皮肤与积水的接触面积。
第二,保持皮肤的干燥清洁,接触积水后尽快地用清水和肥皂彻底地清洗皮肤并擦干。如果可以的话,可以用酒精喷雾等进行进一步的消毒,以防止细菌和真菌的感染。但如果皮肤有破口的话,建议不要用高锰酸钾或是酒精进行直接处理。
第三,使用防蚊措施,在蚊虫活跃的季节,尤其是傍晚或夜间,使用蚊帐、蚊香或驱蚊喷雾,避免蚊虫的叮咬。可以安上纱窗,减少蚊虫进入室内的机会。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