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强降雨天气如何应对?如何保障物资及时到位?信号中断后如何快速联系?汛期已至,去年遭遇特大洪灾的门头沟区用一场防汛综合演练给出答案。6月27日,随着一声令下,门头沟区“全链条、全要素”防汛综合应急演练在妙峰山镇龙王庙河滩拉开序幕。除了常规救援、排水演练外,外骨骼搬运、150兆超短波电台和单程最大载重量达40公斤的中型载重无人机格外引人注目。
“各就各位,迅速穿戴外骨骼设备。”一声命令,8名演习人员将“外骨骼”穿在了身上。这种设备就像它的名字一样,穿上以后,救援人员的肩背、胳膊、腿部如同长出“骨架”,条线清晰、棱角尽显。背起物资毫不费力,脚上的装备如马镫一般,抓地有力。
“该装备自重仅仅4公斤,最大负载能力能达到70公斤,它能将七成的重量引到地面,穿戴人员只需要承担三成的重量。”门头沟区应急管理局副局长宋乐介绍。
他表示,一旦遭遇极端天气,需要向断路方向突进,“外骨骼”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无论是武警官兵还是属地民兵,经过训练后,都可以靠着这套装备背负更多物资,同时实现省力、高效。
在去年的抗洪救灾过程中,及时送达物资和恢复通讯是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升救灾效率的重点。为提高响应水平,门头沟区在此次演练中展示了150兆超短波电台和单程最大载重量达40公斤的中型载重无人机。
记者了解到,为了增强应急指挥部门与村居的沟通、交互能力,门头沟区已在全区315个行政村各设置一台150兆超短波电台,并保证镇街、相应委办局、属地派出所、各院所备有至少一台该型号电台。
“该电台的数量扩充后,不仅可以精准联系到村,还可以根据点位具体情况,将镇街、村、社区划分为不同的组,以便精准找到相应人员。”宋乐说。
他表示,在救援中,中型载重无人机一个巡航周期所运输的物资可保证180人基本生活所需,并根据实际情况多次作业,提升救援效率。
门头沟区委书记喻华锋表示,门头沟区将以此次实战演练为契机,持续推动应急实战演练覆盖到全部镇街、村居和行业领域,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实现防汛救灾体系实战化水平的大幅提升,确保今年安全度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