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数字安全高层论坛暨北京网络安全大会在北京召开。随着科技创新发展,数字经济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蓝海”,数字安全的重要性也日益提升。在数字时代,国家安全治理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以铸“利剑”,守护数字安全。
筑牢“剑柄”,持续健全完善管理机制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安全正不断地从非传统安全向传统安全转变。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出台并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有效推动了数字领域的法治建设。而在具体的实践运用当中,广大党员干部更应时刻绷紧数字安全这根弦,坚持“党管数据”,始终把“数据安全”置于国家安全的全局性、战略性高度上来把握,深刻认识数字安全和发展的关系,兼顾“既要保护又要开发”“既要安全又要发展”一直是数据安全治理的核心理念。
夯实“剑身”,持续构建全民数字防线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共同责任。全面筑牢国家数据安全的人民防线,需要广大党员干部从自身出发,在工作和生活中发挥示范作用。要强化数字安全意识,发挥人民群众的数据安全风险预防作用和安全监督功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维护国家安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将国家数据安全防线建立在人民内部,安全防范措施作用于事前。同时还要打造人人参与的数字应用环境,通过构建全民数字防线,有效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制度优势。
磨砺“剑刃”,持续优化提升核心技术
在推动数字发展的过程中,要始终以安全可控为尺度衡量。特别是在推动技术创新突破的过程中,需更加清晰的认识到,尽管当前我们网信应用包括大数据发展很快,但在一定程度上依然依赖于外国的核心技术,在推动数字核心技术的攻关中,要认识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难度大、风险高、链条长,需要凝聚合力,离不开政府、院校、企业等多方主体工产学研合作、全链条协作。核心技术都必须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否则就像是“在别人的墙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经不起风雨,甚至会不堪一击”。(王云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