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黄忠
通讯员 李伟
实习生 魏舒婷 高家意
实施“首违免罚”,温情执法护航发展;邀请专家把好选址关,助力企业高质量投产;优化营商环境十不准,划定违法“高压线”……
7月22日,极目新闻记者从湖北省应急管理厅获悉,近年来,湖北省应急管理系统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在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政务服务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提升企业满意度。全省各地应急管理部门在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安全监管效能等方面,惠企助企举措亮点多多、实招不断,为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取得新成效贡献了应急力量。
孝感市应急管理局执法检查为企业“体检”
实施“首违免罚”,温情执法护航发展
7月16日,在对仙桃市干河街道办事处一家食品生产企业的例行检查中,仙桃市应急管理局执法人员发现该企业存在应急预案修订不及时的违规行为。依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相关条款,该企业本应面临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然而,鉴于这是该企业首次违法,且未造成实际危害后果,并能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完全符合《执法新举措清单》中关于“首违免罚”的适用条件。
因此,仙桃市应急管理局依据规定,决定对该企业不予行政处罚。此次“首违免罚”的实践,不仅是仙桃市应急管理局积极践行包容审慎监管原则的具体行动,更是对“柔性执法”理念的生动诠释。
仙桃市应急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对于符合“首违免罚”条件的企业,该局优先采取说服教育、提醒告诫、法规宣传等非强制性手段,让执法既有力度又不失温度。
该负责人表示,实施“首违免罚”,旨在引导企业主动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自觉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从而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出一个既严格规范又充满温情的法治营商环境。此举不仅有助于减轻企业负担,还能激发市场活力。
发挥安责险事故预防作用,打造企业“安全盾”
“通过事故预防服务,企业可以得到高水平安全专家指导,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难题,极大降低事故发生概率,是一个多赢的举措。”十堰众柴发动机零部件负责人在中国人保财险开展事故预防服务后说道。
为充分发挥安责险事故预防功能作用,强化事前风险防范,降低事故发生概率,7月15日开始,十堰市茅箭区应急管理局联合保险公司对辖区内安责险投保企业开展事故预防服务。
保险公司通过委托或聘请的安责险事故预防第三方服务机构安全专家,严格按照合同和自身职责要求,制定工作方案和检查情况,帮助生产经营单位切实把问题和隐患指导、整改到位。
“此次服务,一方面让企业切实感受到安责险对于企业的降本减负成效和保险服务质量,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政府部门在安责险推广中的监督管理作用,强化事前防范,及时消除隐患,促使企业进一步加强本质生产安全管理工作。”十堰市茅箭区应急管理局有关人士告诉记者。
邀请专家把好选址关,助力企业高质量投产
“经过我们仔细地测量和查勘,这个拟选址的地方存在几个问题,距离省道213较近,选址内存在输电线路,实际测量面积比图纸面积少了5亩。”7月11日,湖北省烟花爆竹专家熊学飞在孝感市孝昌县拟新建烟花爆竹批发企业预选址现场指导选址。
孝感市应急管理局本着为企业负责、替企业把关、让企业高效顺利投产的工作理念,特邀请湖北省应急管理厅烟花爆竹权威专家组,赴该县对拟选址建设场地进行细致的现场核查,切实为企业做好投产建设的前期论证准备工作,为企业排忧解难,助力企业高质量投产。对于现场发现的有关问题,专家组有针对性地给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对后期项目建设需要着重注意的地方,先行给出了建设性意见,避免企业走弯路、开倒车。
孝感市应急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跟进做好直管行业领域企业投产前的相关前期服务工作,为企业答疑解惑,真正当好企业的“店小二”,做好企业的“贴心人”,全心全意助力企业发展。
一把手“坐窗”,“零距离”服务企业
政务服务是应急管理部门展现工作作风、树立良好形象的前沿阵地,为贯彻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打通企业办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近日,潜江市应急管理局局长陈显谱进驻市民之家政务服务中心应急管理局窗口体验行政审批工作,全过程了解审批工作流程,并“坐窗”为企业服务。
“坐窗”为企业服务
陈显谱详细了解应急部门受理事项和业务办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以“坐窗工作人员”的身份为潜电物流解答“变更地址、新增许可范围,办理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相关手续,指导企业办证所需材料。通过“局长坐窗口”活动,不断优化工作流程,更好更快破解企业、群众办事堵点痛点难点问题,提升审批服务效能。
在湖北省钟祥市,当地应急管理部门了解到中石化二桥加油站、中石化旧口加油站等5家加油站危化品经营许可证即将到期的情况后,主动对接,为企业提供了上门服务。
换证前现场核查
钟祥市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局邀请有关专家对这5家加油站开展换证前的现场核查,重点对加油机、油罐区、卸油口、消防设施等设施、区域进行检查,为后续换证做好了充分准备。同时,坚持在服务便民上做“加法”,在减轻企业负担上做“减法”,主动上门送服务,全力优化营商环境。今年以来,该局已帮助11家企业完成了证照办理、证件更换等业务。
优化营商环境“十不准”,划定违法“高压线”
今年6月,咸宁市应急管理局组织召开优化营商环境专题讨论活动,形成了《咸宁市应急管理系统优化营商环境十不准》,在行政审批、执法处罚和为企服务等方面划定“高压线”。
记者了解到,《咸宁市应急管理系统优化营商环境十不准》分别是:
行政审批方面,不准私设门槛、故意刁难、随意延长审批时限,让市场主体和群众“多头找、反复跑”;不准面对市场主体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野蛮执法、口大气粗,对行政相对人故意刁难和打击报复。
在执法处罚方面,不准未经审批同意对企业开展执法检查,违规执法、多头执法,禁止在清单之外擅自增加执法检查事项。
严格执行联合执法,分级分类执法,切实减少执法检查频次。不准“一刀切”执法、选择性执法、运动式执法、机械执法、过度执法、分摊指标执法、钓鱼执法,执法走形式。
严格执行首次轻微违法不罚(免罚)或减轻处罚等制度。不准滥用自由裁量权,不因企业规模、所有制等因素而有不同标准的执法行为,避免处罚尺度不一,造成执法不公。不准随意要求企业主要负责人陪同执法检查、参会,严控涉企考察调研、政策宣讲,减少涉企会议频次,禁止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为企服务方面,不准强制企业参加评比、达标等活动,违规接受有偿服务,违规向企业收取任何费用;不准对市场主体和群众提出的困难诉求,置之不理或相互推诿,不为企业指导服务、排忧解难。
其他方面还包括:不准与中介机构相互勾结存在利益输送,搞垄断服务、捆绑服务、指定服务;不准滥用职权,吃拿卡要、以权谋私、利用职权干预市场经营活动,违规放贷拿息、收受礼品礼金;不得以入企帮扶名义开展无实质性内容的各类入企走访活动等内容。
同时,该局还在媒体和该市应急系统新媒体平台发布征集破坏营商环境问题线索,接受社会群众监督,确保优化营商环境各项措施落实落地。
(通讯员供图)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