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龙华“5分钟应急圈” 真正将安全守护在家门口
创始人
2024-08-01 18:35:43
0

清晨6点,温暖的阳光为新的一天拉开金色序幕。

在龙华区科技馆项目工地应急管理服务站前,头戴安全帽、身穿反光衣的项目建筑工人们,经过AI识别“检测”,早已集合完毕。按照惯例,当天的现场负责人会在此进行班前喊话,守牢清晨的第一道安全防线。讲评台一侧的电子屏幕上,各类建筑工地安全宣传教育视频滚动播放,潜移默化地将“质量为本 安全为先”的理念灌输到每一位工友心中。若当天有新来的工人,现场管理人员还会安排其在应急管理服务站内进行“一站式入场”流程(包括基础体检、三级安全教育或多工种针对教育、实名登记),合格后方可入场作业。

这只是龙华区应急管理服务站日常运作的一个切片,也是龙华区大力推进应急管理下沉资源、管理、服务的一个缩影。

在深圳市安全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的部署和指导下,近年来,从建筑工地、城中村落,到产业园区、居民小区、商圈、公园……龙华区积极探索超大城市基层应急治理的新路径,全面构建安全管理“救早灭小”共建共治新模式。截至目前,已建成1308个应急管理服务站,覆盖16类场所,初步形成5分钟“应急处置圈”,树立起“龙华样本”,真正将应急管理和安全宣传送到了居民群众的“家门口”。

“样本”背后,应急管理服务站还发挥了哪些作用?怎样实现良好运作,达成“最小”应急单元“最大”平安守护目标?大暑时节,晶报记者走进龙华应急管理一线,深入辖区工业园、城中村、建筑工地等地,探寻龙华应急管理服务站运作背后的底层逻辑和创新思路。

应运而生:应急管理服务站为城市解压

晚8时许,龙华大道一侧的锦鲤荷叶榕夜间经济区正值客流高峰,各类摊位烟火氤氲,人流熙攘。仅几十米处,以蓝、红、灰为主色调的观湖街道首个街面应急管理服务站矗立一旁,24小时开放,以应对各类突发情况。它将应急救援、交通指挥、消防救援、治安管理、便民服务等5大功能融合一体,成为时刻守护社区安全的温暖“平安站”。

用观湖街道润城社区党委委员葛文豪的话来讲,这样一个应急管理服务站的落地,对于街区的管理简直是“雪中送炭”。这并非虚言,早在2020年,观湖街道就将锦鲤荷叶榕夜间经济区作为重点打造对象,把原本废弃的工业园升级蝶变为集居民吃喝玩乐综合消费于一体的夜间经济示范区。随着夜晚“亮”起来、人气“聚”起来、商圈“火”起来,片区的城市管理压力也随之而来。

这里倚靠龙华大道、环观中路两条主干道,人流、车流量都颇为可观。“周末甚至经常要营业到凌晨三四点,环境卫生、交通安全、治安管理,每一项的压力都很大。”葛文豪坦言,“但这个街面应急管理服务站,完美地化解了我们所有的难题。”

原来,面积不大的应急管理服务站内,隐藏着海量丰富的“宝藏资源”:

硬件方面,一站式配备了常用的应急物资,居民可自取自用,实现了“平时”物资保障、“战时”指挥枢纽、应急处突的有机结合;技术层面,设置了综合监控指挥系统平台,能够快速识别各类安全隐患,甚至连路口的交通问题、积水问题也能一并监管了起来;人员管理上,小小的应急管理服务站能够调动应急救援、交通指挥、消防救援、治安管理、便民服务等5大街面管理资源,并将各类人员的工作职责、组织构架等制度上墙,做到人尽其责、各安其位;空间上,应急管理服务站还成为居民议事、矛盾调解、街区办公、安全培训、喝茶歇脚的重要场所。

这些资源,支撑着应急管理服务扎根于社区最前沿,成为应急、管理、服务、解纷的坚固堡垒!

应对难题:1308个应急管理服务站的担当

窥一斑亦可见全貌。

作为深圳市新的“都市核心”,龙华区毗邻“六区一市”,拥有706个工业园区、239个住宅小区、338个城中村、57家大型商超,还有学校、医院、公园、体育场馆、建筑工地等各类综合体,实际管理服务人口超过300万。正因如此,城区治理长期承压,传统应急管理模式亟待转型升维。

“龙华城中村多,人口密度大,基层治理难度极高。”在龙华区应急管理局有关负责人看来,龙华区应急管理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其一,基层安全资源整合不充分。现有的安全监管、应急处置队伍力量普遍薄弱,应急物资也普遍分散,难以迅速整合;其二,基层安全管理较为粗放。基层隐患排查通常依靠人工查、手动改,数字化监管防范手段缺失;其三,基层安全服务水平不高。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不强,逃生避险、自救互救的能力较弱。

光明科学城体育中心鸟瞰图(应急避难场所)

基于此,龙华区大胆革新理念、创新路径。自2023年3月起,探索建立“党建联建、党群联治、部门联动、政企联合”的安全管理共建共治模式,以应急管理服务站作为延伸基层治理的“新载体”,统一应急管理服务站的外观颜色、logo和编号,融合应急、消防、交通、治安等元素,实现每个应急管理服务站都有规章制度、有人员队伍架构、有装备物资、有档案清单、有宣教设施。

生动实践:从保安员到“第一响应人”的蜕变

作为龙华区首个落地建成的工业园区应急管理服务站,硅谷动力汽车园应急管理服务站坐落于龙华区观澜街道。它的存在,让园区内的人们心中多了一份安心,也为整个园区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硅谷动力产业园运营集团安全总监陈名诚表示,因管理处办公区距离园区门口较远、而且场地狭小,经与区、街道等多方沟通,最终决定将园区门口原本用于客户接待的钢架结构凉亭“变身”为应急管理服务站。“这一转变,可不单单是功能的改变,从设备到人员、制度,可谓是全面焕然一新!”陈名诚如此说道。

应急管理服务站挂牌后,按照“十个一”的规范化园区要求,宣传栏、信息公示牌、风险分布管控图等全部规范设置。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还新增了防护服、消防水带、防毒面罩等应急救援设备,指挥棒、破拆器、呼救器、移车器等专业设备也是一应俱全。

如今,在50平米的应急管理服务站内已配齐交通安全类、消防安全、应急物资三大类174件应急救援装备,其中一些装备已经发挥了不小的作用。陈名诚介绍:“比如,在园区消防通道上,若有个别车主违规停车,工作人员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劝导。倘若车辆未留联系方式,工作人员就会从应急管理服务站内取出自动挪车器将违停车辆挪开,确保消防通道畅通无阻。”

对于园区的保安员们来说,应急管理服务站的落地,充实的远不止是硬件设备。在园区,身着安全“黄马甲”的00后保安员邹波颇为骄傲地向记者介绍起自己的多重身份:“园区保安+应急义工+应急第一响应人”。提及自身的转变,邹波坦言,自应急管理服务站落地以后,他接受了专业且系统的安全培训,参加了公司组织的安防理论培训,还跟随队伍参加了全区消防技能大比武,并荣获“团体第一名”。通过持续不断地学习,他从一名普通保安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园区平安守护者和“应急第一响应人”。

“我现在工作更加用心,服务好园区,守护好社区的平安,也让自己的人生更具意义。”邹波如是说道。正是如此,如今的保安员们干劲愈发充足。去年,硅谷动力汽车园应急管理服务站还成为了全市首个工业园区应急管理服务站示范点,迎来各级领导和相关单位的考察学习。

示范点的落地,为园区的安全管理注入崭新动力,也激活了各企业参与安全管理的热情,企业负责人纷纷做好“五带头”,共同守护园区安全,人人参与、共建共治,在这个产业园形成了热传导效应,很多过去不好管、管不了的问题也迎刃而解了。

员工骑行电动车不佩戴头盔禁止入园,夯实交通安全防线;载货车辆入园信息需登记查验,严禁违规拉运危化品,确保危化品安全;“二小零”等施工作业进行入园信息登记并上报属地备案,以规范施工流程,保障作业安全;电焊等外来作业落实入园信息登记、证件查验,严格把控操作规范,消除潜在隐患……压实自身安全主体责任的同时,也使园区成为企业安全发展的港湾。

不止于此,园区还进一步号召社区中的党员干部和园区党员组成“应急+安全”两支队伍,负责日常安全巡查和宣传工作。他们身穿“黄马甲”着装,以“应急管理讲师团送课上门”为常态,出现紧急情况时,还能第一时间参与突发事件处置,并赋权物业“发令”召集,职能部门“闻令”而动,形成“物业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推动小隐患不出定格,大隐患联动处置,有效激发了园区各主体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

数字赋能:小站点的大作为

在龙华,这些小小的应急管理服务站也在更大范围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公园内老人、孩子、婴儿多,易引发治安问题。对此,应急管理服务站内配备了充足的安保人员和应急装备,且有值班人员24小时值守,确保第一时间出警。在响应公园应急事件的同时,也能够为社区的突发事件提供应急支援,发挥基层防范功能。

住宅区电动车充电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应急管理服务站设置了安全宣传廊,内容涵盖电动车如何安全充电、高空抛物的危害等,划定了智能充电驿站,消除居民对电动车充电的顾虑。

商超、医院、学校等场地人员密集。应急管理服务站内图文并茂的宣传手册精心编排、有序陈列,火灾时的正确逃生路径、地震时的最佳躲避位置等实用知识一目了然。站内电子显示屏上,各类安全科普视频滚动播放,并定期组织安全知识讲座与培训活动,切实提高了大家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特别是,作为数字时代的先行者,龙华区依托应急管理服务站,以数字赋能深化应急管理服务工作,推动群防群治升级。

过去,高坠事故在建筑施工事故类型中占比最高。如今,应急管理服务站有了慧眼AI系统,能够实时抓拍工人的违章行为,不仅提高了工人的安全意识,也为项目安全管理提供了便利。

组建无人机应急“安全巡查”队伍,在辖区建立6个无人机自动机场,每个无人机自动机场平均覆盖半径3公里,5分钟应急响应,平均15分钟内可以飞行到全区任何区域,并能快速查看和回传现场的图像、视频,有效为龙华安全服务的高质量发展赋能。

从应急部门“单打独斗”转变为教育、住建、水务、文体、工务署、消安、交安、公安、市监、交通及各街道等多部门团结合作,在落地实践中,龙华区应急管理服务站已成为全区安全管理共建共治的引领性力量,并初步取得三方面成果:

其一:初步形成了全区5分钟应急救援科普圈。1308个应急管理服务站,“急”时应急处置队伍可“一站取用”应急救援处置装备,迅速处置突发事故,“平”时传播安全知识,为相关人员提供活动、教育和休息的场所。

其二:建立起了规范化的管理体系。各项管理制度完善、责任体系明确、基础设施完备、物资储备充足、应急队伍业务娴熟,面对突发情况能够应对得当。

其三:建立起了协同配合的安全监管体系。各部门职责清晰、密切协作、齐抓共管、不留隐患死角的日常管理机制得以形成,共同督促指导各类隐患问题。

“可以预见的是,以应急管理服务站为支点,龙华的城市安全管理水平将大幅提升。”龙华区应急管理局有关负责人如是说道,而这些看似“小小”的应急管理服务站,早已成为提升龙华居民安全感、幸福感的重要依托所在,持续实现着“大大”的平安守护目标。

稿件来源:晶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不锈钢防护网(窗户隐形防护网)... 不锈钢防护网(窗户隐形防护网)是一种兼具安全防护与美观性的产品,广泛应用于家庭、办公楼等场所。以下是...
辰安科技:消防机器人在超高层建... 证券之星消息,辰安科技(300523)05月12日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答复投资者关心的问题。 投资者提...
王力安防收盘上涨2.45%,滚... 5月12日,王力安防今日收盘8.79元,上涨2.45%,滚动市盈率PE(当前股价与前四季度每股收益总...
视频 ▏驾车到江滩玩耍两车陷住... 一名男子驾车到位于南京八卦洲江滩上游玩,车轮被淤泥困住,于是呼叫朋友开车来救援,不料朋友的车也被困住...
中证民用安防主题指数报2036... 金融界5月12日消息,上证指数高开高走,中证民用安防主题指数 (中证安防,930649)报2036....
官方回复丨池州一业主投诉小区消... 咨询 反映问题: 2024年贵池区**公司对华府骏苑小区进行维修,已完成验收,验收后不立马交接,使得...
盘龙消防院坝课系列:织密城中村... 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邓国梅 近日,盘龙区消防救援大队第101场“院坝课堂”在上马新村火热开展。此次活动...
“震”撼来袭!出动36台车28... 5月12日至14日,在全国“5.12防灾减灾日”来临之际,长沙市消防救援支队在岳麓区麓景路与含浦路交...
王力安防股价上涨2.45% 拟... 截至2025年5月12日15时,王力安防股价报8.79元,较前一交易日上涨0.21元,涨幅2.45%...
桃源县职业中专举行校园防地质灾... 5月12日,桃源县职业中专举行了校园防地质灾害和防踩踏应急疏散演练。此次活动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
迅速行动!国网河南电力强化应急...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宋敏 通讯员 霍鑫 5月8日,洛宁县供电公司抽调营销、运维等专业骨干组成灌溉保电...
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巨灾保... 中国网财经5月12日讯(记者 郭伟莹) 5月12日,我国迎来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在气候变化加剧、...
从缅甸地震中的“生命奇迹”说起... 新京报讯(记者展圣洁)在缅甸地震中,有一位被困125小时的男子成功获救,超过了救援的“黄金72小时”...
忻州市消防救援支队开展“5.1... 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 忻州市消防救援支队开展“5.12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宣传活动 全国防灾减灾日...
长春希弗特机电取得数控卧式金属... 金融界 2025 年 5 月 12 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长春希弗特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取得一...
嘉祥县大张楼镇医保服务站举办“... 大众网记者 张效良 通讯员 王维杰 济宁报道 5月9日,嘉祥县大张楼镇医保服务站在红运集市举办“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