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前
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
刚刚高中毕业的胡军
记住了来家乡开展救援的人民子弟兵
如今
他已成长为消防救援队伍中的尖兵
诠释着“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句话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
胡军的故事
胡军
人物简介
1981年9月出生,1999年加入消防救援队伍,现任厦门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一站站长助理。参与多起重大事件救援,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福建省抗震救灾功臣”荣誉,被厦门市委、市政府授予“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模范人物”。
从“橄榄绿”到“火焰蓝”
从应对“单一灾种”
向“全灾种、大应急”转变……
入伍25年间
胡军先后参与灭火救援作战5200多次
抢救疏散群众超1000人次
在血与火的洗礼中
在生与死的考验下
用坚守和初心
书写着对消防救援队伍和鹭岛平安的赤诚
胡军参加绳索救援训练。
1998年:
那时刚刚成年
抗洪战士给他埋下参军的种子
1998年夏天,我国遭遇了一场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长江、嫩江、松花江发生超历史纪录的特大洪水,沿江沿湖的众多地区,面临洪水带来的严重威胁。
彼时,胡军一家就住在长江边——安徽马鞍山含山县。形势告急!大批村庄和农田被淹了,村民们不得不举家转移;很快,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投身一线,参与抗洪。
一辆辆往来的军车,给胡军留下了深刻记忆:“令我无法忘怀的不是肆虐的洪水,而是在我们最无助的时候,支援抗洪的官兵。”一颗当兵的种子,就这样在胡军心中萌芽。
1999年
他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参军
像抗洪战士那样
去百姓需要的地方
得知消息,胡军奶奶满心不舍:当兵得吃苦呀!况且,孙子长这么大还没出过远门呢!胡军给她做工作,“我的爷爷就当过兵,爸爸也有军人情怀。他常说‘军令如山’,所以给我取名胡军,给弟弟取名胡令。男子汉,就是要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于是
18岁的胡军就这样
身穿绿军装、胸戴大红花
踏上了从安徽合肥来厦的火车
正式成为厦门消防的一分子
那一刻,他的姓名、父辈的希冀
开始与人生轨迹、志向抱负
产生了更多交集
胡军爬上高高的云梯处置火情。(本报资料图)
2008年
那时初为人父
奔赴汶川灾区,与死神赛跑抢救生命
2008年5月12日
汶川8.0级地震牵动全国
上级部门迅速下令
要求厦门消防调集150人
前往四川抗震救灾
当时
胡军妻子和11个月大的儿子
才从安徽老家来厦不久
尽管妻子临盆时没陪在她身边
尽管自己在儿子成长中有所缺位
面对“国”与“家”
胡军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守护“大家”
检查装备,调配帐篷,打包睡袋……5月13日下午,消防站内,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5月14日凌晨,消防战士们登上奔赴四川的飞机;5月15日,抵达地震极重灾区青川后,胡军所在的第一分队迅速携带装备,赶赴阴平街一处五层楼房屋倒塌现场,着手救援工作。
脚下的余震刚停,胡军抓紧机会,走进摇摇欲坠的废墟中,把生命探测仪放进坍塌的楼板之下。“正前方四到十米、深度三至四米处,有微弱的生命迹象!”准确定位后,指挥员一声令下,胡军和队友们利用工具开始轮番搜救。全神贯注之时,脚下又是一阵左右晃动。
余震来了!感受到异常的消防员纷纷外撤。那一秒,“砰”的一声,原先挂在三层屋梁的预制楼板重重地砸在胡军刚才所在的位置。“好险!”来不及多想,余震停止后,胡军继续往废墟里钻。往后的七天八夜,他的神经一直紧绷着,和时间赛跑,与死神抢生命。
胡军(左二)在汶川地震现场。
资料显示,此次汶川抗震救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消防部队首次实施的最大范围、最大规模的跨区域救援行动。从灾区回厦后不久,胡军收到了一双手工绣花鞋垫,他舍不得用,收在抽屉里——这是青川百姓任大娘的心意,大娘和家人都没忘记胡军,没忘记厦门消防。“因为目睹过伤痛,所以更明白活着的意义。往后每一次救援,都必须全力以赴。”胡军说。
2018年
那时起带“兄弟”
把技能和经验传授给伙伴们
2018年,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正式建立。消防员的着装从“橄榄绿”变为“火焰蓝”,人们熟悉的“火警119”在队伍建设、管理结构和工作内容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层次、全方位的变革,厦门消防也锚定“全灾种、大应急”的任务需要,聚力转型升级。
接受采访这天,胡军正在消防培训基地带训。四五名消防员围着他,学习如何用绳结固定担架上的伤员。
“消防队伍改革转制就意味着专业化。除灭火救援外,我们还承担着抢险救灾和社会救助的职责,必须‘上山下海、上天入地、无所不能’。”胡军解释说。
厦门市消防救援支队已分类组建
山岳、水域、高层
等12支典型灾害事故专业救援队
1支重型工程机械大队和6支分队
开展常态化培训
加强拉动集结和实战演练
过去,消防员掌握的技能以处理火情和部分灾害事故为主。如今,障碍练习、水域救援、地震救援以及高空和地下的有限空间救援等,都是他们训练的日常。
抢救停止呼吸的市民。
胡军不但会钳工、车工、焊工,还考取了舟艇驾驶证、无人机操作证等,凭借着过硬的技能和丰富的经验,成为消防救援队伍中的尖兵,带着伙伴们开展集训,做好“传帮带”。
“出警时,说不害怕是假的。”胡军说,随着责任增大,他的“怕”甚至更多几分——把消防兄弟们带进救援现场,就一定要把他们平安带出来。
“了不起的平凡人、勇敢的逆行者”
是厦门群众
对厦门消防救援人员的高度赞誉
在胡军看来
只要“今天一切平安”
他们所有工作就都有了意义
对他而言
这既是对父辈希冀的回应
也是对这份职业和人民信任的最好回应
征集令
即日起,厦门日报“75年·75人”大型全媒体采访活动火热开展。本报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75张“新闻面孔”,欢迎您推荐或自荐。受访者不受年龄、职业、身份限制。
推荐条件
●展示厦门城市形象的代表人物
●各行各业拼搏奋斗的出彩人物
●名字折射时代印记的特色人物
●重要历史节点的亲历者见证人
●融入厦门生活有故事的外国人
●有传奇经历和闪光点的平凡人
推荐渠道
●拨打厦门日报读者热线968820;
●发送推荐信息至厦门日报微信公众号;
●通过新浪微博向“@厦门日报”发送私信。
特别提醒
推荐人选的文字须包含以下几个要素:一方面要留下被推荐人的姓名、电话、性别、年龄、职务和居住地,并附上简要故事作为推荐理由;另一方面也请推荐人留下自己的姓名和联系电话。
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记者:罗子泓 实习生:江雅晴 通讯员:陈雅真 图由受访者提供(除署名外)
编辑:施璐玮 值班主任:蔡萍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