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来有“龙凤呈祥”的说法,但现实中并没有人见过真龙真凤,于是,聪明的中国人通过图腾找到龙凤的“替身”:蛇和鸡,鸡爪也因此摇身变成“凤爪”,吃鸡爪寓意好彩头。
外国人普遍认为:鸡脚是肮脏的,骨头还很多,和内脏一样廉价,所以他们从来不敢吃。但随着我国鸡爪做法多样化,很多尝过的外国人渐渐消除了对鸡爪的误解。
一个在中餐厅里吃过鸡爪的外国人表示:
中国人是烹饪界的艺术大师,他们的饮食文化已经几千年,可以做出任何美味,他们的酱料、调味品足以消灭脚底的味道。
鸡爪可以做成大菜上餐桌,也可以当作零食用来消遣,越来越受欢迎。
美国农业部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
2017年时,中国、美国和巴西的鸡肉消费量分别为1205.00万吨、1866.70万吨和1325.20万吨,各占全球鸡肉总消费量的12.15%、18.81%、 13.36%。
从数据推算,我国每年大约要吃掉300多亿个鸡爪、260亿个鸡翅以及200多亿个鸡腿,总数约800多亿以上!
而国内的调查显示,我国平均每年的鸡腿消耗量约为200多亿个,和鸡腿、鸡翅的数量相当。
一只鸡有两个爪,一斤鸡爪大约是15个,这意味着要至少要杀7只鸡才能凑够一斤鸡爪。
市场上专门卖鸡爪的店家每天的进货量少则几十斤,多则上百斤。
假如这些鸡爪都是从卖鸡肉的商家进货,商家需要每天杀几百上千只鸡,并全部将鸡爪割下来,但这明显与市场上鸡肉的数量不相符,除非一只鸡能长七八只脚。
一只鸡从破壳到出栏,大约需要5-6个月,规模小的养鸡场通常一批只能养几百只,一年养3-4批,全年也不过几千只;规模大的养鸡场一批能养几千只,但受技术、场地疾病等因素影响,能年养过万的很少。
从活鸡的数量来说,新鲜鸡爪的数量并不多,但不管人们的需求量有多大,市场上的新鲜鸡爪和冰冻鸡爪数量似乎都没有减少,反而源源不断。
那么,这些鸡爪都是从哪里来的呢?这些冰冻的鸡爪又是怎么回事?安全吗?
目前,市场上的鸡爪主要有两个供应渠道:国内自给和国外进口。
有数据显示,我国的养鸡场每年能够提供大约90亿只鸡,品种主要是黄羽鸡和白羽鸡,属于能够迅速成型并投入市场的肉鸡。
白羽鸡体大肉厚,一般5斤左右即可投入市场,饲养周期最短为40天,生长速度非常快,饲料转化率高,成本低,利润空间非常大;
黄羽鸡即三黄鸡或土鸡,但养殖场的黄羽鸡通常是国外引进的隐形白羽鸡与本地黄羽鸡杂交而成,生长周期2-4个月,生长速度比较慢,但胜在肉质好,价格比白羽鸡高。
根据统计,我国每年投入市场的白羽鸡约为44亿只,黄羽鸡为49亿只,其中,新鲜鸡爪通常是由白羽鸡提供的,黄羽鸡一般是整只售卖。
外国人不吃鸡爪,很多炸鸡身上是没有爪子的, 而这些割下来的爪子则被出口到各个地方。
所以,我国市场上很多冻鸡爪大部分是由国外进口的。
从这些数据来看,我国每年进口鸡爪的数量越来越多,主要也与鸡爪越来越受欢迎有关。
这两种鸡爪的供应方式,不论哪一种都经过国家严格把控后,安全和质量都过关后才会允许流入市场。
但是,进口的鸡爪存在一个问题:虽然冰冻具有保鲜和防腐作用,但是路途太遥远,一路上难免会发生磕磕碰碰的情况,一些鸡爪看起来卖相并不好,营养价值也会随着冰冻时间长而逐渐流失。
所以,在售卖之前,很多店家会提前进行分拣,按照不同的品相来定价。
当然,也有一些黑心商家为了延长鸡爪的保质期而使用甲醛浸泡,使鸡爪看起来又白又肥,对这种外观异常的鸡爪,消费者应该提高警惕,及时向有关部门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