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消检”协作机制建立以来,常州经开区消防救援大队持续深化与经开区人民检察院的协作配合,围绕辖区消防安全隐患进行联动履职,着力解决消防治理中的难点、堵点、痛点,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消防安全治理体系。
深化沟通协作,形成“三法衔接”。为加强安全生产领域行政执法、刑事司法、公益诉讼的相互衔接,2023年5月,经开区5部门共同会签安全生产领域“行刑公”三法衔接工作机制。大队与区检察院强化沟通协作,就畅通全区消防执法与刑事司法信息渠道、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施联合惩戒等内容达成共识,共同设立“消检协作”办公室,明确一名检察员、一名消防监督员作为联络人员,切实保障案件从消防安全隐患线索移交到处理完结各个环节均有专人负责和跟进。同时,大队将“消检协作”工作机制基本内容、“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信息共享平台”的工作特点、操作技巧纳入每周夜学内容,切实提升消防监督员“三法衔接”工作能力和案件办理效率。
打造典型案例,推动成果转化。2022年11月,经开区消防救援大队接到举报信息,立即与区检察院共同会商,对常州某酒店开展检查,发现该场所存在未经消防救援机构许可擅自投入营业的问题。执法期间,区检察院协同配合,从现场检查记录、询问笔录、被委托人员资格审查、工作程序、裁量说理等方面提出了4项要求5类建议,协助大队查明了单位主体变更事实、违法行为持续时间、主动停业配合整改等涉及裁量情节的证据材料。该案件被评为2023年度全国安全生产优秀执法案例。大队以此次办案为契机,探索建立“个案办理+消防监督+社会治理”的办案模式,同时积极借助检察公益诉讼力量,将排查发现的消防安全隐患线索,移送区检察院立案调查,推动职能部门和属地政府相互协作、齐抓共管,真正实现防患于未“燃”。
细化工作举措,落实常态监管。依托“消检”协作机制,大队与区检察院重点针对群众反映强烈、地方党委政府关注、制约地方高质量发展的“小切口”实施精准监督,先后开展2轮全区消防安全工作督导、7次专项整治,下发《检察建议书》10份,整改“三合一”场所6家、问题隐患500余处,约谈经营者130人,推动126家小场所疏通消防通道、规范配备消防器材。同时,成立“消检宣讲团”,依托社区居民大会、村组群众大会宣讲《经开区居民住宅区消防安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增强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和公益保护意识;发动消防宣传服务队员、检察官、派出所民警联合开展宣传培训活动30余次,发放并张贴电动自行车防火宣传海报等资料6000余份,形成了双向沟通、优势互补的工作常态。 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