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为努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威海市委组织部会同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市委党校、应急管理部门,不断优化学习阵地、内容供给、方式方法,让应急队伍建设更有“力”“度”。
开设“青年课堂”,增强履职能力,提升信仰“纯度”
“很荣幸能够成为应急管理局的一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牢记应急人的担当使命,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在威海市委市直机关工委组织的青春故事分享会中,一名新入职干部满怀憧憬。作为今年新引进的急需紧缺专业高校优秀应届毕业生,她将被派往对口基层应急部门锻炼1年。
近年来,威海市着眼干部队伍“后继有人”这一根本大计,从源头建设抓起,实施“优才计划”,每年面向“双一流”高校引进一批急需紧缺专业优秀毕业生,充实到发改、工信、海洋发展等经济部门。为了让这些年轻干部尽快成长成才,威海市紧抓年轻干部成长“黄金期”,以助力走稳入职第一步为重点,联动搭建“青年课堂”,实施“青年聚力·岗位建功”计划,开展“行动力提升”工程,融合理论学习、成长沙龙、经验分享、行动实训等不同形式,引导年轻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履职能力。
应急工作专业性强,针对新入职干部专业知识储备不足、缺少实践经验的实际情况,威海市还跟进建立了“青蓝结对·导师帮带”机制,邀请应急领域的专家学者、离退休专业骨干、业务科室负责人担任“成长导师”,“一人一策”制定帮带计划和目标措施,通过开展业务学习、工作交流研讨、组织谈心谈话等形式,帮助年轻干部释疑解惑、积累经验、砥砺成长。
打造“基层课堂”,激发队伍活力,提升思想“深度”
“到基层挂职,负责的工作也从上面‘千条线’变成下面‘一根针’,面临的工作也更为繁杂。”“挂职这段时间,我学会了主动融入,接地气、带‘土味’,在田间地头中汲取智慧,更加深刻体会到基层实践是磨砺意志、增长才干的训练场。”在“双向历练”挂职干部座谈会上,威海市应急局干部谈及此次挂职经历,感到印象深刻、收获颇丰。
为加强年轻干部人才活力,威海市每年选派百名干部在市直、区市、镇街之间开展“双向历练”,打造干部一线历练成长的“基层课堂”,不仅在纵向上推动年轻干部跨层级、跨部门、跨地域双向互派挂职,还在横向上拓宽与驻威单位间的交流渠道,为区域发展引入新鲜活力,推动优势互补、共赢发展。
在“双向挂职”计划的实施下,市、县、驻威单位间的应急联动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下派挂职干部深入了解基层的一手情况,帮助基层更精准地把握上级部署要求,上挂干部带来的首创精神、鲜活实践,也为应急工作开展注入新鲜活力。
“这是一次难得的融入机会。”来自威海市消防救援支队的挂职干部说道,“这次挂职,为我们与地方深入交流、协同共进提供了坚实平台,是消防部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具体实践,我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努力探索一条补强基层火灾防控力量、助推经济发展的好路子。”
组织“实践课堂”,提高管理能力,提升实践“效度”
“暴雨期间大型抽水设备不够用怎么办?”“面对兄弟地市的支援队伍,该怎么协调和管理?”“如何妥善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工作?”在威海市安全生产暨应急处置专题培训班上,中央党校教授对学员们接连发问,培训班气氛紧张而活跃。
为了提升干部培训实效,增强学习的“获得感”,威海市针对一些实操性强的部门单位,采取互动演练的培训方式,开设“实践课堂”,精心设计实战场景,模拟事件处置中的指挥调度、新闻发布等环节,从理论知识到操作细节,全方位加强干部对工作要求的掌握,有效提高干部运用课堂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
用事例把理论和经验讲深讲透讲活,让学员们带着问题来、带着思考学、带着答案用,是威海开展“实践课堂”的一大特点。除了模拟演练场景处理紧急问题,威海市还注重加强实操科目的现场展演竞赛,组织学员开展指挥部设置、通讯连接、信息报送等方面的实战比拼,进一步突出实践实效。
“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培训,感觉受益匪浅,不仅邀请的老师是国内知名专家,演练的内容也是紧贴实际,让我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和把握。”一名参加培训的干部说。(李贤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