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截至12月19日13时,地震已造成当地113人遇难,536人受伤,房屋损毁155393间。12月19日上午,甘肃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地震救援最新情况。
时间就是生命,救援分秒必争。地震发生后,位于积石山县大河家镇的积石山县中西医结合医院被用作临时救助点,全院140多名医护人员在12月19日凌晨4时许均已到位。积石山县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马渊俊介绍,地震后医院大楼出现严重裂缝,医院紧急组织医护人员,在夜色中冒着余震危险,将医疗物资紧急从仓库中搬运出来,并在医院门前的路边搭建起帐篷,用于紧急救治受伤群众。
“当时家里的床晃得就像要把人摇下来一样。地震刚发生没几分钟,我们就收到医院通知,说大河家镇大河家村受灾情况比较严重,让我们安置好家人后立即前往医院开展救援工作。”该院行政办公室主任张培虎说,他赶紧将家里的老人和孩子转移到开阔场地,随后马不停蹄赶往医院。
“心里就想着安置好家人后就赶紧回医院,那里还有很多伤员在等着我们。”张培虎说。
“大家分工明确、稳中有序。医护人员在前方救治,我们就负责后勤保障,保障药品、耗材和食物的持续供应。”张培虎说。
“截至12月19日14时,我们共收治了40余名患者,大部分是外伤。经过医护人员清创包扎等处理后,我们第一时间通过救护车将患者转送到积石山县人民医院、积石山县中医医院等,好在高速路畅通,十几分钟就能到县城。”马渊俊告诉记者,截至12月19日14时,救助点已没有伤员,100余名医护人员仍坚守在岗位上随时待命。
灾区民众安危牵动人心。地震发生后,甘肃省卫生健康部门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第一时间指导派出33辆救护车等专业车辆和173名医护人员赴现场开展伤员救治和转运工作。“在开车赶回医院的路上,我看到有很多救援车辆。真的非常激动!”张培虎说。
甘肃此次地震波及邻省青海。截至12月19日6时,地震已造成青海省海东市11人遇难,140人受伤。青海省卫生健康委成立“12·18”抗震救灾领导小组,第一时间参与救援。截至12月19日16时,地震救援现场共出动救护车76辆,参与救灾的医护人员达1678人。青海省血液中心积极与全省各级救治医院沟通衔接,已向青海省人民医院紧急调配37020毫升血浆、14300毫升红细胞悬液用于救治伤员。
为做好转诊患者救治工作,青海省人民医院、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青海红十字医院、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还抽调医疗专业20人(每个医院重症医学科、骨科、普外科、神经外科各1人)、护理专业20人,共计40人,组成“12·18”地震医疗救治专家组,在本院待命,做好随时参与医疗救治的准备。
国家卫生健康委紧急调派医疗应急工作负责同志和北京协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骨科、神经外科和普外科国家级专家赶赴甘肃;组织四川、陕西和宁夏等邻近甘肃省的3支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伍迅速集结,赴甘肃省、青海省支援。
12月19日12时许,由四川省人民医院承建的国家(四川)紧急医学救援队12名医疗队员抵达青海省民和县人民医院,并立即开展救治工作。截至12月19日13时,民和县人民医院已接收102名伤员,医疗队协助医院评估伤情,完善地震伤员分检流程,畅通抢救绿色通道。
同时,此前应青海省卫生健康委邀请,该救援队派出13人教官团队赴青海省协助开展卫生应急演练工作,地震发生后,队伍从演练状态立即转为实战状态,赶赴灾区,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根据发布会信息,本次地震原震区近几日仍存在发生5级强余震的可能性。
■ 12月19日2时17分、5时28分,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先后派出2支医疗队共计20名救援人员,分别前往临夏州医院和积石山医院。
■ 12月19日2时20分,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赶往积石山震区。
■ 12月19日5时,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11名应急救援队队员赶赴积石山县,并派出心理救援医疗队。
■ 12月19日5时15分,甘肃省人民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到达积石山县刘集乡卫生院、石塬乡卫生院。
■ 12月19日,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甘肃省中心医院)组织医院重症医学、急诊、妇产科等学科专家,第一时间赶赴临夏州人民医院、临夏州妇幼保健院。
文:健康报记者 刘嵌玥 特约记者 王耀 马骞雯 何君 通讯员 郭得侠 柳凤艳
编辑:李诗尧
校对:管仲瑶
审核:徐秉楠 王乐民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点击“阅读原文”或访问yuanben.io查询【HJ3I3NHU】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