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一名军人,以钢枪为伴,用青春热血书写家国情怀。退役后,他脱下戎装投身山钢建设,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退役军人的初心和使命。他就是获得“齐鲁最美退役军人”、山钢集团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能源动力厂煤气应急救援中心应急分队分队长陈淑杰。
争先锋、作表率——他是煤气应急救援战线的“特种兵”。在陈淑杰身上,总能看到“不惧困难、勇往直前”的军人作风。从事检修工作期间,他脚踏实地,虚心学习,一步步从“门外汉”成长为生产骨干。2022年3月,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能源动力厂创建山东省冶金系统唯一一个煤气应急救援中心,陈淑杰因综合素质过硬加入其中。“领导把我放到这个重要岗位上,是对我的极大信任,我就要永葆军人的本色,履行共产党员的职责,全力以赴干好工作。”面对诸多困难,他勤奋学习,不到一年时间就了解了辖区设备生产、检修工艺及煤气管网分布等情况,两年时间就达到了“熟悉领域继续拔尖,新进领域能够领先”的标准,被应急救援中心任命为应急救援分队分队长,成为“猛虎特战队”关键班组的“领头人”。
能带兵、善管理——他是既严厉又亲和的“教官”班长。煤气应急救援中心应急分队任务艰巨、工作特殊,被称为“与‘死神’赛跑的人”,要求全员具备过硬的反应能力、心理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素质。如何训练一支“精兵劲旅”?任务交到了陈淑杰手上。“当时职工年龄结构、身体条件差距明显,年龄大的职工对超高强度训练意见很大。”陈淑杰介绍。经过认真研究,他确定了“因人而异、差别训练、分工定责、发挥优势”的思路,制定了《全天候体能训练大纲》,消除了老职工的抵触情绪,调动了全员练兵的积极性。同时,他组织大家共同设计高空速降、坠落体验等训练平台,细化17项常规训练科目,完善达标考评机制并帮助老职工开展特色化训练,确保在最短时间内全员体能训练全部达标。他还带头拓展业务学习范围,鼓励职工一专多能取证,努力打造全能型应急战队。“我们应急分队现在5个证是上岗刚需,人均7个证,最多的10个证。以前一群人干一个活,现在两三个人干好几个活,不仅解决了人员紧张的问题,工作效率也大幅提升。”队员徐克骄傲地说。为了当好兵头将尾,给“战士”做好楷模,凡遇到急难险重的任务,陈淑杰都一马当先。一次,一生产厂煤气管道着火,刚回到家的陈淑杰饭都没来得及吃就赶往了火场,他背起呼吸器、提上灭火器率先冲进火海,8名队员紧随其后投入“战斗”,及时扑灭了大火。
有主意、善发动——他是团队创新的“发动机”。煤气应急救援中心创建初期,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在陈淑杰的带领、鼓励下,应急分队职工出创意、求改善蔚然成风。他们先后参与制作了山东省首个钢铁企业煤气系统实景微缩沙盘、冶金行业首个自动点火煤气爆发实验装置、具备7种用途的多功能快接压力充装器、专门对付不能动火的焦炉煤气管道生锈螺栓的破拆器、转一圈就能完成的眼镜阀垫圈快装器……小改造具有大功效,很多创新把操作从“小时级”降到了“秒级”,真正提高了应急救援效率。两年来,应急分队累计提报创新提案300余项,其中1项获莱芜分公司黄金提案,16项获白银提案,6项获莱芜分公司以上奖励,1项荣获全国机冶建材职工技术创新大赛二等奖,2项成果获得国家专利。
在陈淑杰带领下,煤气应急救援中心应急分队两年来标准化作业率保持100%,安全完成盲板作业600余次,煤气漏点封堵60次,煤气火灾扑灭4次,特种动火作业监护6000余小时。多次出色完成莱芜分公司煤气应急处置任务,协助兄弟单位应急抢险、消除各类煤气隐患80余项,收到感谢信20多封,有力保证了企业安全生产和职工群众生命安全。
(通讯员:刘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