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兵
网络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但也夹杂了各种网络威胁,如恶意软件、网络诈骗、数据泄露,大到国家机密,小到个人财产,网络风险无处不在。9月9日至15日是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筑牢网络安全屏障,托起美好数字生活,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如今,我们对互联网的依赖越来越大。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5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近11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8%。亿万网民在网络空间记录生活、展示技艺和分享经验,互联网已经融入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受“流量经济”刺激,一些“网络水军”和不良自媒体通过运营大量账号,编造虚假信息来“蹭热点”“造热点”,以此吸睛引流、牟取不法利益。更有甚者,通过炮制谣言、散播不实信息,在网络上搅起浑水,给社会秩序带来严重危害。
近年来,我国网络安全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网络安全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健全,制定了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以及《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让网络安全工作在法治化轨道上运行。
2024年,中央网信办部署了“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包括春节网络环境整治、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侵权信息乱象、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整治“自媒体”无底线博流量等10项整治任务,全面覆盖网上重点领域环节,着力破解网络生态新问题新风险。北京市网信办近日发布,自“清朗·2024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启动以来,暑期属地重点网站平台拦截清理涉未成年人违法违规信息130余万条,处置违法违规账号2.3万余个。越来越多理性的声音正出现在主流媒体和网络平台上,风清气正的舆论环境占据主流。
维护网络安全,事关个人福祉,更涉及国家利益。落实网络安全责任,相关职能部门要完善网络安全体系,加强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网络执法,建立全链条打击、全网全平台全账号封禁联动机制,依法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网络平台机构要承担网络服务运营的安全保障责任,加强日常巡查,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优势,及时清理各类违法和不良信息,自觉履行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标注信息来源、AI生成信息标注、虚构摆拍内容标注,更新完善有害关键词库,设置专项举报入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涉嫌违法犯罪的问题线索。自媒体不是自留地,创作者更要加强自律,依法合规地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广大网民要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强化网络安全意识,遵规守法、文明上网,积极参与监督举报违法行为。各方共同为促进网络安全承担起主体责任,努力筑牢网络安全“防火墙”、拧紧“安全阀”,协力守护清朗网络空间。
(作者单位:北京市密云区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