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 / 中国—上合组织应急国际医学论坛现场
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宣传中心 钟艳宇、李杨乐
摄影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訾蕊、师雨
视频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救治中心
编辑 | 刘家碧、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师雨
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期间,由中国医院协会主办,中国—上合组织应急医学合作中心(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市红十字会救援服务中心)承办的“第一届中国—上合组织应急医学国际论坛”(以下简称,论坛)作为首都国际医学大会的平行论坛之一成功举办。
今年3月中国—上合组织应急医学合作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正式成立,宣告“落户”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通州院区。本次论坛是中心开展的首次活动。论坛邀请来自七个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部门的领导和应急医学领域专家20人,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上海合作组织睦邻友好合作委员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通州区人民政府等相关政府和组织的领导、嘉宾代表50人,以及来自全国33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单位和44家救援队伍的应急医学领域专家等共计300余人出席,并围绕上合组织各成员国应急医学体系建设、制度建设、工作机制、人才培养、能力提升等方面的合作展开交流与讨论。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创伤医学中心主任姜保国致辞。他表示,加强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在应急管理领域的合作,共同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相信在“上合精神”的指引和各成员国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不断加强在应急管理领域的合作,共同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为各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为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图说 /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创伤医学中心主任姜保国致辞
北京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高坚致辞。她表示,本次应急医学国际论坛的举办,是上合组织各成员国积极践行“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精神,共同推动应急医学领域合作的生动体现。高坚提出,进一步建立健全应急救援机制,加强各成员国在应急医学领域的深化合作;持续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提升应急救护技能,扩大培训面;充分发挥红十字会的独特优势,积极参与救援行动等建议。
图说 / 北京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高坚致辞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李昂致辞。他表示,近年来,北京市高度重视应急医学领域的探索创新,不断完善首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持续提升卫生应急处置能力,构建了“1+1+17+N”的卫生应急指挥体系,建设了“2+2+8+17”的应急医学救援队伍,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提升紧急医学救援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次论坛,上合组织多个国家的领导、专家们在一起进行有效的探讨,一定能增进相互了解,深化合作共识,共同推动应急医学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图说 /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李昂致辞
上合组织秘书处顾问Shokhrukh Bobonov致辞。他表示,本次论坛的主题也是国际医学领域的重要议题。上合组织秉持“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精神,高度重视各成员国卫生领域的合作,通过签署卫生领域的合作协议,积极落实相关的教育科学项目、创新项目,推动各国在卫生领域加强合作。
图说 / 上合组织秘书处顾问Shokhrukh Bobonov致辞
上海合作组织睦邻友好合作委员会副主席崔丽致辞。她表示,此次论坛汇聚各方智慧与力量,促进思想交流、经验分享与共同发展,将为上合组织各成员国乃至全球应急医学领域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推动各方共同探索出一条促进全球卫生安全与合作发展的新路径。
图说 / 上海合作组织睦邻友好合作委员会副主席崔丽致辞
中国医院协会会长刘谦致辞。他表示,中国医院协会积极推动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在卫生健康领域的合作,与上合组织成员国有关医疗机构建立了“上合组织医院合作联盟”,每年举办合作论坛,开展专科培训,搭建多个专科合作平台,并通过平台机制开展务实的专项合作。
图说 / 中国医院协会会长刘谦致辞
中国—上合组织应急医学合作倡议
论坛上,中国—上合组织应急医学合作中心发起“应急医学合作发展”倡议(以下简称,合作倡议),为亚太及全球人民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合作倡议提出:
1、定期举办上合组织应急医学相关国际活动
为强化上合组织成员国在应急医学体系建设及能力提升、跨境灾害医学救援协同机制、人才培养等方面合作,我们倡议:由上合组织轮值主席国依次主办上合组织应急医学相关国际活动,如专题研讨、应急医学演练及培训等,全面提升合作层次、不断深化合作内涵、持续拓展合作空间。
2、建立上合组织应急医学信息共享机制
为提升区域应急响应效率,加强应急医学信息共享,我们倡议:建立上合组织应急医学数据库,包含上合组织各成员国可共享的应急医学相关卫生政策、医疗信息、科研成果、培训材料等,以确保在面对区域应急事件时,提高各成员国间信息共享机制及应急管理效能。
3、加强成员国间应急医学研究相互合作
为共同攻克应急医学领域难题,推动创新发展,倡导加强上合组织成员国间应急医学领域科研合作,如灾害现场医学救治技术、医学救援装备研发运用、不同灾害场景医疗救治策略、医疗应急资源调度等。
论坛结束后,嘉宾和参会人员参观了在本届服贸会首钢园去展出的专业航空医疗救援直升机。直升机机型为空客H135,最远航程超过620公里,是全球范围内航空医疗直升机的经典机型。直升机经过了专业医疗改装,配备了便携式呼吸机、心电监护仪/除颤一体机- Corpuls 3、微量泵、吸痰器、专业航空医疗救援真空担架、新生儿专业航空医疗救援转运保温箱及氧气系统等全套医疗设备,突发事件时可同时装载两副担架转运两名患者,该机型已获得了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中国民航局(CAAC)的认证。
图说 / 嘉宾和参会人员参观专业航空医疗救援直升机
应急演练无缝隙对接
论坛结束后的第二天,应急演练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通州院区进行。
“我宣布,第一届中国—上合组织航空救援应急演练,现在开始!”随着通州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董明慧一声令下,演练正式启动。
图说 / 通州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董明慧宣布第一届中国—上合组织航空救援应急演练开始
现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救援队、北京市红十字会航空医疗救援队紧密协作,利用999航空专业的医疗救援快速转运、有效救援,顺利完成搬运、起飞、落地、转运、复苏、手术等动作。处在车祸现场、999航空救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三个时空的救治过程紧张有序、无缝隙对接。大家在院前—院内信息链接、急救信息平台“呼叫”应急救治团队、应急救治团队在创伤复苏单元集结、视频/电话线上持续关注病情、抢救室充足准备、空地转运和急诊创伤院内救治等一系列创伤救治体系内全力以赴,让一位车祸多发伤的35岁重症小伙儿得到及时救治。
图说 / 第一届中国—上合组织航空救援应急演练实况
此次实战演练,是对航空医疗救援队与院内医疗机构协同作战、快速反应能力的一次检验,同时进一步强化了空地联合医疗救援的工作模式,从而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宝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