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边境管理支队勐啊边境派出所辖区面积84平方公里,边境线长28.3公里,居住有傣族、佤族、拉祜族、彝族、哈尼族等13个少数民族。在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中,勐啊边境派出所积极探索建立“党建引领强堡垒、多维共治筑防线、多元化解护平安”三项工作机制,赋予了新时代“枫桥经验”新的内涵、新的生命力。建队11年来,先后被评为“第九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全国公安机关优秀基层单位”“云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被公安部荣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集体一等功”,被云南省公安厅表彰为“打击跨境违法犯罪先进集体”。
建立“党建+边管”工作模式,全方位实现党旗引领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全体民警和联防员面对党旗,举起右拳头,重温入党誓词。8月26日,勐啊边境派出所党支部联合019联防所共同开展“我为祖国守边关”主题党日活动。
“这张图片就是召开遵义会议的地方,这里的这棵大槐树,树龄超过百年,它也是那场会议的重要见证。”大家围坐在一起,通过手机观看一张张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照片资料,深刻感悟党的百年光辉历史,重温中国共产党走过的不平凡路程。
为充分发挥好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勐啊边境派出所立足边境管控新形势、新特点、新变化,不断探索“宾弄赛嗨”团结互助机制的内涵和外延,大力推行红色“宾弄赛嗨”新模式,最大限度释放“宾弄赛嗨”助力边境管控和队伍建设的生机活力。
同时,勐啊边境派出所还与孟连县图书馆、边合区工委、勐阿村委会等6个党组织签定联创联建协议,推行“组织联建、资源联享、队伍联育、活动联办、边境联控”模式,共同绘制“全域党建”框架矩阵图,走出了一条边疆民族地区抓党建促强边固防的新路子,全面构建齐抓共管、融合发展的区域合作新格局。
构建“联勤联动+群防群治”管边模式,多维度实现共治共管
“我们在边境一线巡查的时候看到1名男子,像是偷渡的,你们赶紧过来看一下。”8月11日,该所接到联防员报警后,民警迅速赶到报警地,将该男子抓获。经审讯,男子对偷渡的事实供认不讳。
为构建多维度管边控边良好格局,勐啊边境派出所与辖区290余名联防员、民兵、护边员等形成联勤联动合力,组建警地“党员巡防队”“党员突击队”在边境沿线24小时开展抵边巡逻,并推行所领导挂点、民警包村、村干部包组、党员包户的班户联防网格化建设工作模式,实行“一村一策、一线一段、十户一格”的网格联控,在一线筑起了一道边境防控坚固长城。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该所还不断健全完善《村规民约》,与辖区群众签订《沿边村组群众遵守边境管理条例承诺书》,发动群众力量构建起“村村是堡垒、家家是哨所、人人是哨兵、处处有防范”的网格化联防联控格局。今年以来,侦办妨害国(边)境案件298起366人;破获毒品案件9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9名,缴获毒品157.8公斤,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创新“1+N”调解模式,多元化创建平安勐啊
“警官,我爷爷和叔叔在家里吵架,我叔叔喝醉了在砸东西,你们赶快来一下”。
“好的,你和奶奶注意自身安全,我们马上到!”
社区民警立即出发赶到事发地,经现场了解,二人在家中宴请朋友,期间因子女教育问题发生争吵,李某气不过所以摔坏了家中物品。
经过民警调节,李某爷爷表示接受道歉,民警随即让两人签署治安调解协议书,并提醒双方以后遇事一定要及时认真沟通,切莫冲动行事。
据了解,勐啊边境派出所在调解过程中注重“情、理、法”的有机融合,为充分发挥好“警”的优势、“调”的作用,在派出所、各村委会设立调解室,按照“懂群众心理、懂群众语言、懂沟通技巧,会化解矛盾、会调处纠纷、会主动服务、会宣传发动”的“三懂四会”要求合署办公,创新推出“一二三四”工作法,根据实际情况邀请辖区的“四员”及“五老”参与纠纷调解,走出了一条具有“勐啊”特色的边境社区警务工作模式。
同时,该所还组建了以边境派出所民警、村组干部、学校师生、公务员、企事业主等为成员的社会治理宣讲团,不定期深入到学校、社区等开展普法宣传活动,有效提升了边境社会治理现代化能力和水平,为平安边境建设和驻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来源:云南普洱边境管理支队
通讯员:谭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