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从国网湖北电力获悉,该公司已研发出新一代大容量电力应急通信技术并投入使用。该技术让电力应急通信跑上“高速公路”,通过通信站中转后最大距离可达800公里,时延由秒级降低至毫秒级,提升了应急救援行动的效率。
“线路无断股缺陷、绝缘子应无裂纹。”9月23日,在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220千伏闵冯二回74号杆塔附近开展的应急演练活动中,来自国网湖北信通公司应急通信基干分队的队员们仅用15分钟时间,就完成了大容量电力应急通信装备的架设,成功建立通信通道,将高空线路巡检无人机实时捕捉的线路图像传到前方指挥部和后方指挥中心。
截至2023年底,湖北电网22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266座,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888条、长度34722公里。受地质结构和气候条件影响,电网基础设施时常面临雨雪、冰冻、洪水及地震等自然灾害的突发威胁。在黄冈、恩施、神农架等区域电网,部分设备设施位于山区荒无人烟之地,缺少公网信号覆盖。这时就需要架设电力应急通信设备,确保现场关键信息和指令能够迅速、准确传递到指挥和抢修人员手中,提高故障抢修效率和应急处置能力。
国网湖北电力调控中心通信处处长张明昭介绍,传统的应急通信系统一般采用地面蜂窝通信(全向天线),其覆盖范围广,但通信距离短。卫星通信(定向天线)性能好、通信距离远,但覆盖范围有限,而且通信质量易受天气影响,遇到恶劣条件,会严重影响电力抢修。
为此,国网湖北电力开展大容量电力应急通信技术研究应用,建成机动应急通信系统。其中包括1套卫星地面主站、4套卫星便携站、1套“静中通”应急指挥车和1套“动中通”应急通信车。目前已投入使用的大容量电力应急通信技术有更强大的覆盖能力,能在恶劣环境下进行点对点、点对多点通信,并满足应急指挥与救援语音、图像、视频等多元信息交互的需求。
国网湖北电力信通公司通信中心主任徐杰介绍,通过大容量电力应急通信技术,点对点应急通信距离由2公里提升至30公里,可在有效范围内满足行动速度大于100公里/小时的机动通信需求,经通信站中转后最大通信距离可达800公里。(通讯员刘帮、乔子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