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正值流感高发的季节,
各大病原体在呼吸道上轮番登场,
小勇士们的“战斗装备”准备好了吗?
我们该如何给孩子们助力打赢这场“健康保卫战”?
逸仙专家为您带来儿童防护的“三十六计”
共同守护孩子们的健康!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一计:疫苗用得好,“城墙”破不了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每年约有2.8万名18岁以下儿童因流感相关的下呼吸道感染失去生命,其中大多数是4岁以下儿童。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手段,它可以显著降低儿童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广东疾控发布的数据显示,接种流感疫苗后,全人群的流感发热症状减少了76%,因病就诊的比例降低了40%~60%。
对于儿童、老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来说,疫苗的益处更为明显,能够大大降低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因此,建议所有6个月以上的儿童和成人,只要没有接种禁忌,都应尽快接种流感疫苗。灭活疫苗可用于6个月龄及以上的人群接种,减毒活疫苗可用于3~17岁人群接种。
接种流感疫苗后的2~4周,人体内就能产生足够的抗体来提供保护。保护性抗体在6个月内能维持在保护基线水平上,若近期接种流感疫苗,一般可维持到5~6月份,对于夏季流感也有防护作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二计:营养跟得上,“兵力”保证强
为了预防各种呼吸道感染,家长应确保为孩子提供营养均衡的膳食。在饮食方面,应以五谷为主食,以确保孩子能获得足够的碳水化合物、B族维生素、纤维素和矿物质等基本营养。同时,选择鱼、肉、蛋、奶、豆制品为辅,补充蛋白质,以帮助形成更多的抗体。此外,多吃蔬菜水果也可以促进机体新陈代谢,提升免疫力。
另外,为小朋友准备适合他们年龄段的食物也很重要。根据《中国婴幼儿喂养指南(2022)》推荐:
1
对于6月龄内的婴儿,建议纯母乳喂养;
2
满6月龄后,逐渐添加辅食,从肉/肝泥、铁强化谷粉等糊状食物开始,逐步过渡到多样化膳食。在添加辅食的过程中,应注意少加或不加盐、糖和调味品;
3
对于2~5岁的幼儿,建议每日饮奶,并将奶类和水果作为加餐,同时确保孩子每日饮水量达到600~800ml,少喝含糖饮料。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三计:日常做防护,“装备”不能输
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家长要经常提醒孩子勤洗手,避免用手直接接触眼睛和鼻子,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多通风、常打扫,确保室内温度适宜,一般建议将室内温度维持在18~22℃,湿度保持在30%~40%。
避免带小朋友前往人群密集的地方,做到人多不去凑热闹。外出时,记得戴口罩,也可以给小朋友准备KN95或N95标准的口罩。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四计:发热别着急,“士气”不能低
虽然有些家长会摸孩子的额头,觉得烫烫的就是发热了,但这种判断方法并不准确。为了准确了解孩子的体温,建议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腋窝温度,若高于37.3℃,则可明确孩子处于发热状态。
针对家长们对发热存在的普遍误区,逸仙专家进行详细解答,以正视听。
1
认为发热都是有害的。事实上,发热是机体的重要防御机制。中等发热可能有利于提高宿主的防御能力、增强细胞免疫力。
2
体温越高、病情越重。对于1月龄至3岁病因不明急性发热的儿童,不能仅凭体温高低预测疾病的严重程度,发热时间长短也不能完全说明感染的严重程度。
3
吃药后仍有反复高热,治疗无效。若小朋友在发热时,精神反应良好,可继续观察。常有家长反映,小朋友服用退热药后体温不能降至正常,而且不到6小时又再次发热,这是可能因为服用的退热药的剂量不够。
专家建议
1
3月龄内的孩子发热且大于38℃时,建议及时就医,因为这可能是严重疾病的唯一表现,不容忽视。
2
儿童最常用的退热药是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这两种药物的剂量应依据孩子的体重而非年龄来决定。小于3月龄的婴儿需在正规医疗机构的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对于3~5月龄的婴儿,建议使用对乙酰氨基酚。从6月龄开始,儿童可以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对乙酰氨基酚的剂量:每次10~15mg/kg,最大单次剂量不超过1000mg。建议每4~6小时服用一次,24小时内不应超过5次,一般而言,服用该药物进行治疗不应超过3天。
布洛芬的剂量:每次5~10mg/kg,最大单次剂量不应超过600mg。建议每6小时服用一次,每天的最高剂量不应超过40mg/kg,且不超过4次。
3
在选择退热药时,不建议家长交替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若某一种退热药效果不好,应考虑更换另一种药物,而非交替使用。
4
只要洗澡的水温适宜,发热也是可以正常洗澡的。家长应确保水温适中,避免过高或过低,同时,注意环境温度不能过低。此外,不能用酒精(乙醇)或白酒来给孩子擦身,因为这可能导致乙醇通过挥发被吸入到肺泡或通过皮肤吸收,从而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毒害。同样的,也不能用冰水或凉水擦身,因为这会导致寒战,反而使体温上升。
每当冷空气袭来,儿童呼吸道感染往往会迎来新的感染高峰。希望这几个技巧能够帮助各位家长,用科学的方法守护我们的孩子,帮助孩子们远离呼吸道感染的困扰。再次提醒,如有不适,请及时带小朋友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专家简介
李栋方
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儿科学博士
现任我院儿童医学中心神经专科主任。兼任中国抗癫痫协会生酮饮食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抗癫痫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儿童发育与康复分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脑发育与脑病防治学会儿童神经病学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脑发育与脑病防治学会儿童发育康复分会常务委员。
2001年中山医科大学本科毕业留校在我院工作至今,2016年曾赴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培训,2018年英国卡迪夫大学生物科学院访问学者。从事儿科医教研工作20余年。对儿童呼吸、消化系统等儿科常见疾病有较丰富的诊治经验,尤擅长于各种小儿神经疾病的诊治,如癫痫、脑性瘫痪、热性惊厥、脑炎、面瘫、精神运动发育迟缓、抽动症、多动症等。
吴葆菁
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博士
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学系,毕业后一直在我院儿科工作。获得2015年我院临床教师教学查房大赛一等奖;2016 年第十届中山大学临床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2016年中山大学优秀临床带教老师;2016年“叶任高-李幼姬”夫妇临床医学优秀中青年教师奖-突出贡献奖;2016年“叶任高-李幼姬”夫妇临床医学优秀中青年教师奖-优秀临床带教教师,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多篇;参与广东省自然与科技计划项目4项。
从事儿科临床工作、教学和科研工作30年,长期专注于小儿呼吸专业的临床和科研工作,擅长于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疾病、慢性肺疾病等呼吸系统疾病以及腹痛、腹泻、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
点击“阅读原文”可跳转查阅其他媒体账号相关内容
RECOMMEND
五问五答,解密放化疗宝宝口腔黏膜炎“魔咒”
打鼾、耳鸣、嗅觉丧失?——都是鼻息肉惹的“祸”
“解锁”干眼症的治疗——如何让您的心灵之窗重焕生机?
通讯员:深汕中心医院 张晓佳
责编:黄睿、林泽锋
初审:林伟吟、刘文琴
审核:欧阳霞
审核发布:古小红
好看的话,不妨点击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