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咱们中国,老人带娃很普遍,可对于既有孙子又有外孙女的老人来说,一旦一碗水端不平就可能让家庭陷入冰封。
亲妈拒绝女儿的看娃请求,侄子:奶奶又假装生病,女儿沉默寒心
有网友分享了一段经历:以前没觉得爸妈对自己和哥哥不同,结果生了孩子以后越发心寒了。
哥哥的儿子比自己的女儿大两个月,侄子从出生起就是奶奶照顾,她这个当姑姑的也很喜欢侄子,凡是自己女儿有的,也会给侄子买一份。
这阵子自己和丈夫工作忙,看着亲妈比较清闲,就想请妈妈帮忙照顾一下女儿,时间不会久。
结果去娘家一说,妈妈却一脸为难,表示前几天刚刚扭了腰,这几天看孙子都是硬撑着,实在没精力看两个孩子。
虽然失望,但做女儿的也心疼亲妈,刚想说去医院做个详细检查吧,结果却被一旁3岁的侄子抢了话头:“姑姑别信,奶奶又在假装生病。”
瞬间母女俩愣住了,母亲一脸尴尬,女儿后知后觉,这才想起以前,只要一拜托妈妈看孩子,妈妈总是用这疼那疼来推脱,原来都是装的啊!
这位网友表示很心寒,曾经温馨无比的娘家瞬间变得冷飕飕。
为啥老人在孙子和外孙之间一碗水端不平?是“传统思维”作祟
●儿子是自己人,女儿是泼出去的水
虽然重男轻女思想离我们很遥远了,但在很多老人眼中依旧是男孩好过女孩,儿子是要立门户的,是自己人。
女儿嫁出去就是别人家的了,是泼出去的水,女儿生的孩子自然也不会待见,外孙外孙,带个“外”字就疏远了。
●传宗接代的思想根深蒂固
姓氏问题在年轻人心里没那么重要,所以很多夫妻生了二胎都选择一个跟爸姓一个跟妈姓,但这在很多老人眼里是不可理喻的,孙子当然是跟儿子姓,只有孙子才是自家传宗接代的香饽饽。
外孙是外姓人,为什么要消耗自己的精力和金钱养外姓人?这种思想让老人从一开始就对外孙离了心,怎么可能心甘情愿地帮忙带外孙?
●怕儿子儿媳有意见
“养儿防老”是根深蒂固的观念,很多老人觉得有事还得靠儿子,所以越老对儿子的态度越迁就、越讨好,自然也会“爱屋及乌”。
对儿媳也会百般爱护,生怕儿媳给儿子吹点枕头风就把儿子“吹”跑了,所以万一照顾外孙让儿媳有意见了咋办,为了杜绝这种情况,就只能委屈女儿和外孙了。
请求带娃遭据?妈妈们要放宽心,老人不愿带娃也并非是错
▲老人没有义务看孩子
虽然老人看娃已经约定俗称,但从法律角度讲,谁生的孩子谁养、谁看,老人对孙辈没有养育责任。所以宝妈要明白,就算父母不帮自己看孩子,咱们也挑不出刺来。
很多宝妈会因为父母只带孙子不带外孙而吃味,但是老人的选择咱们做不了主,老人愿意帮谁带娃是谁的福气,不愿帮谁也是本分,作为子女,没有资格指责埋怨。
▲儿女应减轻父母的负担
老人身体本就不太好,带一个孩子已经焦头烂额,再带一个的确压力很大,一旦老人病倒了就需要子女照顾,所以父母健康才是子女的福气。
本着这个理念,让父母少带娃就可以让他们多一些时间休息,这也是子女孝顺的一种表现,这样想来宝妈是不是就会舒服很多?
▲隔代看娃弊大于利
老人带娃会潜移默化的助长家长的惰性,让家长总想把孩子交给老人,自己好歇一歇、玩一玩,可这对孩子没啥好处,老人的育儿观念比年轻人落后,嚼过的东西嘴对嘴喂孩子、不注意卫生、填鸭式喂养等,这些方式对孩子的身心成长很不利,一旦养成坏习惯,想要改就难了。
老人愿意帮咱一把是情谊,不帮也没理由埋怨,育儿是个长时间的艰苦活,宝妈宝爸还是亲力亲为的好,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不仅对孩子有力,也会成就父母的一段难忘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