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郭思琦 通讯员 穗应宣
12月26日,广州市最小应急响应圈建设现场会在白云区三元里街道召开。
现场会设置了观摩和会议交流两个环节。观摩环节,与会人员观摩了三元里街最小应急响应圈建设成果,重点展示了最小应急响应圈救援力量、最小应急响应圈应急装备、校园安全措施、城中村“生命线”和出租屋“十件套”等。在会议交流环节,白云区政府、三元里街道分别介绍了最小应急响应圈建设经验做法,市应急委办公室通报了全市最小应急响应圈试点建设工作情况。
现场会强调,各区各部门要按照市应急委通知要求,全面开展全市最小应急响应圈建设,严格按时间节点推进建设工作;要交流好的理念模式,共研新的举措办法,形成试点带动、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要加强协作、互相支持,形成全市最小应急响应圈建设的合力,提升工作效能;要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加强值班值守,强化应急准备,全面做好岁末年初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各项工作。
据了解,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救援能力,2024年6月开始,市应急委在充分调研及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先后选取白云区三元里街、天河区沙东街、花都区花东镇、黄埔区夏港街、增城区派潭镇为试点镇街,组织开展最小应急响应圈建设。
最小应急响应圈包括三个圈层:第一层为“1-3-5”分钟自救圈,实现灾害事故发生后1分钟内岗位人员自救、3分钟内互救、5分钟内事发单位或应急网格施救;第二层为10分钟增援圈,灾害事故发生后10分钟内镇街应急救援力量响应;第三层为20分钟专业救援圈,事发后20分钟内消防救援队伍及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响应。
根据市应急委工作部署,各试点镇街认真落实、积极推进,最小应急响应圈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为全面提升基层应急救援能力,在总结试点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近期,市应急委印发通知,明确将在全市全面开展最小应急响应圈建设。目前,各区各部门正按照通知要求及本次会议部署,全力推进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