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披露了055驱逐舰“南昌”号的一些作战细节,与外军航母编队和驱逐舰缠斗了二十多天,最终成功逼退外军,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从央视的官话报道里,仍能看出南昌舰当时面临的危险局面:脱离舰队大胆前出100海里,直面美国航母编队,头顶上还有美军舰载机俯冲威胁。但南昌舰临危不惧,打开火控雷达和导弹发射盖,最终全身而退。
外界关注的是,南昌舰为何敢于前出100海里?
一般来说,在海上编队中,单艘驱逐舰最多前出40-60海里,也就是脱离编队前进40-60海里,作为整个编队前哨和尖刀,同时和其他编队军舰形成梯次防空队形。美国海军的“阿利·伯克”级驱逐舰通常会前出20海里,但南昌舰此次却足足前出了100海里,与传统战术大相径庭。
按照现代海战理论,驱逐舰前出100海里,已经脱离了海上编队防空范围,航母舰载机也无法以最短时间出动支援,如果在这时候遭到敌人的集火打击,大概率是双拳难敌四手,难逃被围歼的结局。
南昌舰之所以敢这么做,背后是它卓越的态势感知能力和强大的舰载武器系统。当火控雷达启动后,舰载的反舰导弹始终保持锁定和待发射状态,向潜在威胁发出警告信号,敌舰感知到被火控雷达锁定后,就会触发警报。
要知道,南昌舰拥有112个通用垂发,装备有数量不明的“鹰击”-21反舰导弹,能以高超音速对美国航母实施打击,被称为“航母杀手”。可以想象到,美舰被锁定后指挥室里警报声不断响起,指挥人员仓皇应对的混乱情形。
而南昌舰选择这种疏开编队策略,其背后的战术意图是双重的。首先,它通过快速前进,扩展了航母打击群的空中防御纵深,这相当于在主要威胁方向建立了一个雷达哨舰,及时发现并应对空中威胁。
第二是南昌舰迅速逼近航母打击群,将敌方航母纳入其反舰导弹的打击范围,利用其强大的态势感知能力和反舰能力,形成主动攻击态势。这个动作对敌方航母形成强烈的威慑,迫使对方调整布防,甚至可能被迫退避。
这种积极主动的迎敌姿态,反映出解放军海军在现代海战中的自信和战术灵活性,在面对威胁时绝不是被动防御,而是会选择主动出击,先发制人,与外界对中国的防御型国防理念形象大相径庭。
这一战后,外界需要对055大驱进行重新定位
现代驱逐舰的职责遍以护航为核心,兼具防空、反舰、反潜、巡逻和对地打击能力,主要战力还是航母搭载的舰载机。所以可以看到,当前主要海军强国的驱逐舰的主动攻击能力都偏弱,包括美国海军的“阿利·伯克”级驱逐舰,也更偏向于防卫。
但055大驱改变了这一态势,高达12000吨的排水量,拥有112个通用垂发单元,比“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多出足足30个,能装填多种反舰、防空和巡航导弹,并没有特定作战任务,既能执行区域护航和防空任务,也能前出舰队100海里,执行首发打击任务。
这意味着,解放军海军的战术非常灵活,055既可以胜任复杂水面战斗,担负起护航与区域防空的重任。同时,它还具备足够能力采取主动措施,对敌舰只进行有效攻击。尤其是配备了鹰击-21反舰导弹,甚至能向敌方航母发起打击,且该导弹的远距离打击能力,使得目标航母在进入攻击范围前就得小心应对这一威胁。
这也代表着,航母和舰载机不再是唯一的核心战力,它们甚至可能退居至后方,承担保护侧翼和提供空中优势的任务,由055型承担主要打击任务。
在实战中,它能根据战场形势的变化快速调整战术部署,编队指挥所会根据战场态势的实时分析,决定执行哪种战术行动最为有效。如果找到了有利的攻击位置或合适的战时机,055型驱逐舰便可迅速展开攻击,展现出其战术上的多变与精确。
因此,当美军面对以055型驱逐舰为核心的解放军海军编队时,其应对难度会大大增加需要考虑的变量更多,不仅要担心潜在的航母威胁,还必须预防这些多功能驱逐舰可能带来的各种突发攻击。055型驱逐舰的存在增加了美军制定策略的复杂性,不得不对传统的作战方式进行重新评估和调整。
055型驱逐舰代表了中国海军向更高技术层面迈进的标志性步伐。它的全面性、灵活性和强大的战斗力使得中国海军的战术布局更为多元和立体,因而在未来的海上对抗中,无疑将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