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救护车拉警报器开道旅游”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关注。视频显示,一辆悬挂海南牌照、车身标有“经纬航空医疗急救站”字样的车,在西藏墨脱的公路上一路鸣笛,迫使前方车辆纷纷避让;该车随后停在景区,车上人员身着便服下车拍照打卡,之后又继续拉响警报器招摇上路。
对此,海南省三亚市卫健委发布通报称,涉事车辆牌照为琼B120BB,是隶属海南经纬航空医疗急救服务有限公司的非急救医疗转运车,现由西藏经纬航空医疗急救服务有限公司管理使用;该车辆在墨脱县存在非紧急情况下使用警灯警报器等违规违法行为。
“救护车”拉警报器开道旅游,一路招摇过市,这样的行为确实让人义愤填膺。提供绿色通道为救护车让行,为生命争分夺秒是一种公共认知。这个事件无疑会损害公众信任,戳伤公众的让行善意。优先路权决不能被滥用,对于不是特种车却扮成特种车、享受特权等行为都要予以严厉打击、严肃惩处。
这起事件也暴露出行业监管存在漏洞。一般而言,人们日常所说的救护车分为两种:一种是紧急救护车(即120急救车);另一种是非紧急医疗转运车,用于满足病情稳定患者的转院、出院、透析接送等非紧急医疗需求。由于120急救车用于抢救急危重症患者,需快速抵达现场并进行院前急救,所以可合法使用警灯、警报器,享受优先通行权。非紧急医疗转运车则不享有优先通行权,也无权使用警灯、警报器。非紧急医疗转运车需求量大,一些地方对其监管不严,导致出现了不少乱象,这提醒我们:非急救医疗转运与120急救服务的界限不能模糊,必须予以清晰界定。
目前,我国一些地方已经出台相关措施规范非急救服务。譬如,对非紧急医疗转运车的反光带及车身主体颜色作出明确要求,对两类用车加以区分;开通非急救转运热线96120、设立服务中心;对非急救转运正式立法,明确非急救转运服务救护车的配置、标准、从业人员、价格、监管等。这些举措可以让人们更好地区别120急救车和非紧急医疗转运车,进一步完善非急救转运服务体系。一旦发现非紧急医疗转运车滥用警灯警报器的行为,群众可以进行监督举报。
特种车决不能成为个别人享受特权的“私家车”,从严监管和从严追责须双管齐下。具体到此次事件,有关部门要深入彻查涉事人员,健全从严追责机制。同时,各地还应尽快完善从严监管机制,对救护车和非急救医疗转运车加以明确区分,利用科技手段实现对特种车辆的全周期追踪和实时监管,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央广网评论员 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