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扛起新使命 谱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五场)——重庆市构建安全韧性城市建设体系新闻发布会。重庆市应急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数字应急”是安全韧性城市建设的重要措施和内容,重庆打造了“数字应急”平台,是以数字化技术为核心、多部门协同为基础、智能应用为抓手的城市安全治理中枢,运行以来应急响应速度实现300%的跨越式提升,资源调度效率跃升150%,用科技力量重塑城市安全防线,实现全市安全“可感、可防、可救”。
发布会现场(张发志 摄)
“可感”强化智能预警 实现风险感知“一张网”
重庆以气象预警为“发令枪”,全市102万关键责任人实现“一键触发、精准响应”。可监测包括电梯困人报警、燃气管道压力值、水库水位等89类实时数据、1.1万余个感知设备、120万路监控及1800余台套专业监测设备,构建起危险化学品、矿山安全等领域“三个100%”监测预警体系。创新“五色图”风险体征管理,动态更新41类3.8万个灾害隐患点,120万条风险普查数据在地理信息系统“一图统览”,涵盖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等25类风险提示信息实现“秒级推送”。实现风险感知“一张网”,智能预警全域覆盖,防灾减灾全市联动,从人海战术到算法调度,让安全治理长出智慧翅膀。
“可防”强化模型分析 实现“一键智达”
重庆运用AI推演,创新前瞻型事故灾害AI分析智能体。首创“致灾因子+承灾体”智能分析模型,洪涝、地灾等风险趋势图自动生成,“风险在哪、威胁谁”一目了然。在今年5月武隆山体滑坡预警中,提前12小时划定转移范围。
集成“久安大模型+DeepSeek”双智能引擎,融合历史灾害灾情库与应急预案库,实现从风险研判到处置方案的“一键智达”。在4月江北危化品仓库火灾处置时,系统3分钟内生成包含交通管制、人员疏散、消防布防的处置方案。江河洪水、危化泄漏等5类灾害数字推演模型,让灾害应对从“经验判断”逐步迈向“仿真预判”。
“可救”强化立体指挥 打造高效型应急救援指挥中枢
整合各类项目,打造“天眼+地网+人防”立体指挥体系,现有100余架无人机织就“天空之眼”,300台布控球与百万级监控构建“地面矩阵”,7000套单兵装备配备北斗定位系统,空天地一体作战。开发符合实战的“应急指挥智救”应用,实现应急信息秒级流转、灾害态势三维呈现、资源调度精准匹配,确保听得见、看得到、进得去、救得了。(张晓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