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备受关注的“崔贤”2号驱逐舰侧翻事件迎来了最新进展。原本预计已经能够成功扶正的船只,如今却面临着一系列难题。朝鲜目前亟需解决这两个关键问题:
从现状来看,朝鲜要在规定时间内将驱逐舰扶正,似乎只能依靠两种方式。一种是“强力出奇迹”,直接使用拖船将其拖动,但这样操作会存在船只彻底翻覆的风险。另一条路则是寻求中国的帮助。毕竟,中国不仅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打捞船,而且可以轻松地将整个驱逐舰抬起。
然而,气球法打捞究竟是否有效呢?如果朝鲜寻求中国的帮助,问题是否能迅速得到解决呢?
自5月21日以来,朝鲜方面对于“崔贤”2号驱逐舰的情况可谓是喜忧参半。起初,专家们认为驱逐舰的底部可能出现了严重损坏,导致船体进水。结果,到5月23日,问题被证实并不严重,仅是一些擦伤。随后,朝鲜方面表示,计划在两到三天内完成驱逐舰的扶正工作。
然而,五天过去了,扶正工作依然未能启动。最初,许多人认为只需要一艘小型打捞船就能完成扶正,因为军舰本身拥有一定的浮力,只要将舰艏驶入海中,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可是,这个初步的步骤却并不顺利,朝鲜的打捞船过于小巧,根本无法将舰艏托起。经过短暂的尝试后,朝鲜方面提出了“印度打捞法”。
印度此前也面临过类似的困境,当时他们没有大型打捞船,只能通过气球的浮力将一架失事战机从海中“浮出水面”,成功完成打捞。朝鲜在此情形下也借鉴了印度的经验,试图利用气球的浮力来进行打捞。通过现场画面可以看到,朝鲜的打捞船起重机部分较小,要吊起5000吨的驱逐舰确实困难重重。
为了增加浮力,朝鲜采取了一些措施。首先,他们利用钢索将气球与驱逐舰连接,通过气球的上升力来帮助“崔贤”2号脱离海岸,并扶正。其次,他们还引入了浮筒和浮笺来进一步增强浮力,期望能帮助舰船从岸边脱离。为了增加打捞的力量,朝鲜还调动了多艘小型起重船共同努力。
尽管如此,这些努力依然未能成功扶正船只,原因在于气球的浮力太小,除非使用更大型的氢气球,而朝鲜的制造能力似乎难以满足这种需求。回顾泰国曾经发生的类似事故,2014年泰国两艘游船在普吉岛遭遇特大暴雨后侧翻,泰国救援队曾紧急调动1200吨的起重船,但最终在几个月的努力后才成功完成打捞。这也表明,气球法的成功率极低,尤其对于像驱逐舰这样的大型军舰而言,单凭气球浮力几乎难以完成任务。
事实上,早在“崔贤”2号驱逐舰发生事故时,就有媒体提出,可以请中国的打捞力量来帮忙。中国拥有丰富的打捞经验和一流的打捞设备,且拥有世界上三艘最大的打捞船。中国的打捞能力完全能够应对这种规模的军舰,迅速完成扶正工作。相比朝鲜的打捞能力,中国的打捞船在船体修复、打捞和水面处理方面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强的能力。
朝鲜在最初时曾考虑通过抽水将驱逐舰扶正,之后再修复舰体,但至今抽水工作尚未完成,扶正进展也远远滞后。媒体指出,如果一开始朝鲜寻求中国的帮助,几天内中国的打捞船就能赶到现场展开工作。我们具备这种打捞能力,不仅能够轻松完成5000吨的军舰打捞,而且可以在工作台上进行修复,避免潜在的二次事故。
振华30号,这艘我国自主研发的顶级打捞船,具备强大的起吊能力。无论是单臂起吊12000吨,还是360度回转起吊7000吨,都能轻松应对5000吨的驱逐舰。振华30号曾在韩国“世越号”沉船事件中发挥过关键作用,且仅用7个小时就成功完成任务。以此可见,朝鲜若能与中国合作,问题就能迅速得到解决。
综上所述,经过五天的努力,显然朝鲜在解决“崔贤”2号的打捞问题时,遇到了许多技术和设备上的困难。气球法虽有一定可行性,但效果非常有限。而中国的打捞能力无疑能够提供更为高效的解决方案,因此,建议朝鲜及时与中国沟通,共同商讨解决方案。我们愿意为邻国提供帮助,只要他们愿意开口,我们必定尽全力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