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在德国巴伐利亚州塔赫廷镇外的一条乡村公路上,一辆普通的小轿车正悠闲地行驶,突然,一阵飞机的呼啸声从头顶传来。司机还没反应过来,一架老式的螺旋桨飞机便极速飞掠过汽车上空,接着在路边的麦田里做出了迫降动作。
司机愣住了,他完全没料到会遇到这种情况,眼前这架飞机的模样实在是太引人注目。那是一架典型的二战苏联时期战机,刷着蓝色空优迷彩,飞机机身和垂尾上明显的红星标志格外醒目,机侧的“白色50”战术编号更是让人一目了然。如果司机对军事有所了解,可能会立刻意识到这架飞机的机头十分粗大,表明它使用的是星型气冷活塞式发动机,这种设计与当时苏联著名飞行员驾驶的拉沃契金战斗机极为相似。难道真的是二战苏联战机穿越了时空?
让人惊讶的是,两位年长的男子随后从飞机里爬了出来,花白的胡须和古旧的飞行服无疑加深了这一奇异场景的神秘感,仿佛这架飞机真的是从另一个时空而来。司机随即报警,警车、救护车和消防车接连赶到。当警方开始询问时,两位飞行员才向他们解释了事情的真相——原来这是一对航空爱好者,在驾驶这架老式飞机时遇到故障,最终成功迫降。
原来,事情的真相并不像司机最初所想的那样离奇。这架飞机的两位飞行员分别是55岁的慕尼黑人和74岁的诺伊舍瑙人。当天下午,他们驾驶这架老爷飞机与另一架飞机一同在阿尔卑斯山旁的奇姆塞湖上空进行飞行表演。飞行过程中,这架老式教练机的发动机突然发生了故障。两名飞行员机智地操控飞机,最终成功迫降在麦田中。幸运的是,两位飞行员毫发无伤,飞机虽然螺旋桨被损坏,机体其他部分也只是轻微受损。
然而,要想把这架飞机从麦田中拖出来,仍然需要专业的人员和设备,甚至需要对其进行拆解。对于农场来说,可能还得承担大约20万欧元的赔偿和救援费用。
这架迫降的飞机其实是苏联雅科夫列夫设计局于1944年开始设计的雅克-11教练机。这种飞机在1947年开始批量生产,最终制造了数千架,广泛装备了苏军及华约国家。而捷克斯洛伐克也获得了生产许可,制造了C-11型教练机。令人感到有趣的是,尽管这架飞机出自雅科夫列夫设计局之手,却没有采用该设计局一贯使用的水冷活塞发动机,而是选用了拉沃契金设计局惯用的气冷活塞发动机。这种设计赋予了飞机一个粗壮的大机头,给人一种“拉式战斗机”的印象。
值得一提的是,雅科夫列夫设计局曾尝试将风冷发动机引入自己的设计,雅克-3U战斗机便是其中之一。这款战机的外形与拉沃契金设计的拉-5和拉-7战斗机相似,最终成为了雅科夫列夫设计局的标志性作品之一,并为雅克-11教练机的诞生打下了基础。
由于雅克-11的外形与拉沃契金系列的战斗机极为相似,因此在退役后,很多航空爱好者纷纷收购这些飞机,并对其进行改装,有的甚至把双座教练机改装成单座战斗机,以参加空战重演或者拍摄电影等活动。这架迫降的雅克-11教练机还算幸运,虽然需要修复,但对于许多航空爱好者而言,这架飞机却是一件珍贵的历史遗物。更有趣的是,一些改装者将其彻底改成了纯粹的拉-5战机,使得这款经典战机“重生”。
雅克-11不仅在苏联和华约国家拥有广泛的应用,它还是新中国引进的第一批战机之一。早在1949年11月,中国便通过满洲里口岸接收了20架苏联交付的雅克-11教练机,并在1950年获得了生产许可。然而,中国并未像捷克斯洛伐克那样进行大规模生产,而是经过多方面对比后,选择了仿制雅克-18教练机,最终演变成了我国的初教-5教练机。随着时间的推移,雅克-11在中国的服役时间较长,直到1970年代才正式退役。如今,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内仍保留着这种具有历史意义的老式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