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陕西一社区书记辱骂群众
并将纸杯里的水泼向对方的视频
引起广泛关注
据媒体14日消息
视频中的男子已被停职
经记者核实,涉事人员为西安市未央区未央宫街道汉都新苑第二社区党总支书记马某某。
未央宫街道办事处回应称,事发后,他们立即进行了调查核实。当时马某某与群众孙某及其家人因个人经济纠纷在协商过程中发生争执,马某某个人存在不当过激言行,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反映出其个人修养、作风不达标。目前,街道办事处已暂停其社区党总支书记职务,责成作出书面检查,其本人也已向对方道歉。
下一步,街道办事处将按照有关规定追究其党纪政纪责任,督促其尽快依法依规解决个人经济纠纷,并以此为戒,加强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
小央有话说
这样的端官架、打官腔、耍官威姿态的舆论燃点通常比较低:对公众而言,官员干部“对下”的姿态是窥探其品格最直观的参考系,而语言腐败经常也是作风腐败之始。所以,官员盛气凌人、颐指气使的言行,常会最直接地损害干群关系,伤害干部群体形象。有时候,一个地方爆出一次这样的官员“耍官威”,其负面影响十次正面宣传都修复不了。
的确,官员干部也是人,情急之下有时也会说错话。但从公共伦理的层面讲,官员在官方场合的言谈举止,也是政府部门形象的微观映射,而非仅代表个人。其公职身份划定了其言行边界,即便是个性化表达,官员干部也该恪守公共理性,体现权力谦抑,而不能对民众动辄出言威胁,抑或是说脏话骂粗口。
从既有的案例看,有些官员往往没意识到自身言行的公共属性,也没将其跟公共形象管理结合起来。口无遮拦的背后,是他们对公私边界的混淆,对“立言为公”的罔顾。
因此,他们的那些“狠话”“脏话”,也并非“衣冠本正”下的口误,而是其官僚心态的透视镜。所谓“言为心声,行为心表”,水泼并辱骂群众,本质上也是病态认知的投射、价值扭曲的写照,根源则在于“特权病”的发作、“官念”的跑偏。
某种意义上,这些耍官威做派的频现,暴露出来的是有些官员的职业素养层次与从严治吏要求、民众期许的脱节。他们没意识到,他们为民办事应是基于“公共服务”逻辑而非赏赐心态,权力威严来自于“为民所用”而不是秉持高高在上的姿态。也正因这种角色认知的错位和“高人一等”的幻觉,耍官威成了他们无意识的动作。
就眼下看,有些耍官威的官员干部,不只是观念水位没跟上,媒商“余额”也严重不足——这里的“媒商”,针对的不只是面对媒体的媒介素养,还有应对手握摄像头和麦克风的公众的应有素养。
如今,随着智能手机为民众提供了即时上网的端口、随时可开启的摄像头,曝光途径已被大大拓宽。普通民众也能以“网曝”的方式揭丑,摄像头和社交平台就是他们反制失当言行的“武器”,而那些失当言行被暴露在舆论场的可能性亦大幅提升。一句言语不当,可能分分钟就“火”了。
饶是如此,很多官员干部并没有跟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发布、传播节奏,他们也没有将“提高媒商”跟“对待民众”联系起来——在其眼中,民众只是被规训对象,而非潜在的曝光者。也就是说,他们对“媒”的定义仍很窄,没跟上“人人时代”媒介外延延伸的新形势,“媒商”也仍有待提高,对待媒体与民众应以谦抑态度一以贯之。
也只有定位好服务者角色,实现“官念”的纠偏,将尊重民众纳入提高媒商必修课,才能自觉掐灭“耍官威”的火苗,回归人民公仆该有的样子!
来源 央视网微信公众号
编辑 高晨晨
流程编辑 严圣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