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已过,暑热升级,高温“烤”验越来越严峻。眼下,我国中东部正在经历今年以来最强高温过程。这种天气在带来额外生活成本的同时,更是存在诸多潜在风险。7月9日,北京商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专家,详解如何在高温天气下,通过合理的保险配置,为自己和家人织上“防护网”。
防中暑,人身保险这样买
近期,北京遭遇“桑拿天”,副热带高压导致持续高湿闷热,可以说出门便可体验进“桑拿房”的感觉;南方城市也未能幸免,深圳发布高温橙色预警,相对湿度较高加剧体感闷热;江苏、浙江等地报告多起中暑昏迷案例。
高温天气对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尤其是对于长期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人群、老人、儿童和孕妇等来说,更容易发生中暑情况,重则会进一步诱发其他疾病,甚至热射病等重症中暑可能会危及生命。
对于高温天气造成的中暑等风险,有哪些保险可以提供保障?奥优国际董事长张玥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对于白领一族来说,可以优先配置包含门急诊责任的医疗险,覆盖中暑引发的就医费用;补充含意外医疗责任的意外险应对突发情况。对于室外工作者来说,可由雇主额外投保雇主责任险或团体意外险,转移高温作业风险。自己可以考虑配置医疗险、符合职业类别的意外险,需重点关注意外医疗保额。
值得注意的是,医学上认为中暑是一种疾病,是由自身身体素质引起的、对恶劣环境的一种反应,不属于意外状况,因此中暑本身并不属于意外保险责任。但如果中暑导致了摔伤,则属于意外事故,通常可以申请理赔。
高温“易燃”,这些财产险可保
高温天气也可能引发火灾等事故,造成家庭财产损失,这时候家财险就能派上用场。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指出,消费者可以配置家财险,覆盖高温引发的火灾、爆炸等事故造成的房屋、装修及室内财产损失;部分产品可保障水暖管爆裂、电器损毁等风险。
因高温天气引起的车辆自燃事故并不罕见,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车险综合改革和新能源专属车险推出以后,车损险和新能源专属车险条款中都包含了相应的自燃责任。以新能源车险为例,中国保险行业协会2021年12月发布的《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示范条款(试行)》指出,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含起火燃烧)造成被保险新能源汽车下列设备的直接损失,且不属于免除保险人责任的范围,保险人依照保险合同的约定负责赔偿。
高温天气还可能导致农作物减产,也可以通过保险手段提前规避风险。北京劭和明地律师事务所保险律师李超提示,农险中有气象指数保险,可依据温度阈值自动赔付,如持续35℃以上天数等要求,进而无需保险公司实地定损。
虽然很多保险产品都覆盖了高温中暑所导致的医疗支出,或高温导致的财产损失,但市面上很少见专门针对中暑的保险产品。李超对此表示,关于高温中暑的个人专属产品较少,多见于平台赠险,如互联网平台的骑手防暑险。目前依然依靠传统的医疗、重疾、寿险提供主要保障。中暑预防远胜事后理赔,避免高温暴露、及时补水、识别中暑前兆(头晕、无汗)仍是首要措施。保险是事后补偿,无法替代事前防护。
北京商报记者 李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