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提升应对突发森林火灾的实战能力与跨区域协同作战水平,7月16日,重庆市渝北区茨竹镇联合大湾镇、兴隆镇、木耳镇在放牛坪村大观园区域成功组织了一场贴近实战的森林火灾扑救片区联动应急演练,区应急局党委委员、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主任幸文明一行到场指导。
“数字大脑”快速反应,应急响应抢占先机
上午十点半,烈日当头,演练正式开始。放牛坪村村干部刘明华带领护林员巡山时,发现大观园突发森林火情。组织督促现场群众转移后,刘明华立即用手机向村党支部书记陈华和镇专职专业应急救援大队报告火情,并发送车辆可到达定位点及现场照片。随后,刘明华通过“141”基层智治平台将现场情况上传。
演练现场调度情况一览表 。
与此同时,茨竹镇基层智治指挥中心收到事件信息,镇级平台管理人员高皓东立即报告森林火灾扑救指挥部成员,指挥部成员立即集结,总指挥长、镇党委书记吴国平研判火情后,下达指令启动镇级森林火灾扑救应急预案。火情信息及提示电话通过“141”基层智治平台发出:“大观园发生森林火情,过火面积约30平方米,旁边距离200米位置有水塘,现已转移3名受威胁群众,救援车辆可通行,现启动镇级森林火灾扑救应急预案,全体人员按预案做好应急响应。”
村级镇级迅捷处置,救援增援同步推进
灭火扑火队员赶赴现场 。
各应急工作小组成员迅速集结,有序响应。在火情源头——放牛坪村,村书记陈华带领本村应急队员15人携带森林灭火泵、移动水池、砍刀等装备赶赴着火点。同时,毗邻放牛坪村的半边月村、新泉村、三江村三个村居各派出10名应急队员,携带灭火备用装备奔赴着火点;在镇专业应急救援大队,两辆消防车载着10名队员,携水带、无人机等专业灭火设备驶向火场;在镇指挥中心,总指挥下达指令,应急扑火组、交通管制组立即出动赶赴火场,综合协调组、后勤保障组、医疗保障组、舆情管控组等各司其职,同时,镇指挥部联系兴隆镇、木耳镇、大湾镇派队伍到场增援。
消防员通过无人机观察火场情况 。
视线转回火情现场,疏散撤离周边群众后,村级应急队伍架设森林灭火泵、铺设水带,使用出水枪、胶扫把、砍刀等装备尝试灭火。天气炎热,火势渐大,村级应急队伍立即召回队员,清点人员物资,退回火场外围,尝试打火、观察火情,维持火场秩序。
区应急局党委委员、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主任幸文明(中)作总结发言 。
片区联合协同作战,智慧指挥运筹帷幄
镇专业应急救援大队抵达现场后,负责人第一时间向村级队伍了解火势发展、群众转移、周边水源、人员安排、物资装备等情况,并安排一名队员启用无人机,全面观察火场整体情况。随后,负责人根据已掌握的现场火情、可用水源、地形地貌等信息,初步制定扑救方案:熟悉地形的村干部和熟知设备的队员结对合作,查看水源、选取地势平稳的取水点,清理影响出水带铺设的障碍物,消防车到场取水灭火,专业应急救援大队员全程监管水带是否出现破损、受阻等情况,安全员监测火势、风向等潜在风险并发出预警,保障一线人员安全。
消防员正在铺设水带 。
总指挥长吴国平到场后,一边听取现场汇报,一边安排人员选择离火场较近、便于观察又相对安全的点位开设前沿指挥部,并作部署安排:交通管制组设置警戒带,严防无关人员入内,确保救援车辆畅通;医疗保障组做好救治准备;专员架设系统,以便区应急指挥中心现场连线;通过无人机和规资平板综合研判现场火情,镇级人员加入灭火队伍,增强灭火质效。
总指挥长吴国平(左一)集结队伍作演练总结 。
大湾镇、兴隆镇、木耳镇专业应急救援大队到场后,配合现场统一调度,使用水泵出水灭火。四镇队员以水灭火、隔离灭火,扑灭明火后,持续出水控制烟点,砍伐隔离带人员逐步撤出,应急扑火组组长何东报告现场明火已全部扑灭,综合协调组上报火情扑灭信息至区联合值班室等部门。总指挥长吴国平指令现场人员做好预后清理、火因调查、人员集结清点等工作。
复盘总结固化成果,筑牢夏季防火屏障
演练结束后,幸文明充分肯定本次演练组织有序、指挥有力、流程完备,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专业性意见。总指挥长吴国平对本次演练进行总结复盘。他提到,本次演练突出“区镇村三级预警、镇村两级响应、片区四镇联动”,基本达到预期效果,既锻炼了相关部门人员的预警响应能力,又锻炼了各工作组的火情处置实战能力。他强调,森林防火重在防,贵在快,关键在打,要始终绷紧森林防火这根弦,加强面向群众的防火宣传,强化灭火队伍建设,提升队员能力素养,完善灭火物资储备,充分发挥“人防”“技防”作用,为全面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通讯员 余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