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乌江,波光粼粼,却也暗藏风险。如何让群众度过一个安全、快乐的夏季,成为铜仁市沿河自治县消防救援大队最重的工作之一。
今年入夏以来,该大队乌江水域救援快反分队结合实际,积极行动,打出了一套“1530安全教育+常态巡逻+特色活动”的防溺水“组合拳”,在乌江畔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安全“防线”。
强化安全教育
“一定要记得,即使会游泳,陌生水域也不能随便下!”在沿河自治县一小学的教室里,消防宣传员的声音铿锵有力。
一张张触目惊心的案例图片,一次次深入浅出的风险分析,牢牢抓住了孩子们的目光。这是该大队创新推出的“1530安全教育模式”的真实写照——利用每天放学前的15分钟和每周课外活动30分钟,消防员们带着专业知识和模拟教具走进校园。
据悉,自2021年建队以来,沿河自治县消防救援大队水域救援快反分队共营救各类遇险群众75人、水上交通运输护航170次、开展防溺水宣传培训600余场、组织水上舟艇巡逻1500余次、开展便民服务1000余次、制止不安全游泳行为1500余次。
为了让安全知识更深植于心,沿河自治县消防救援大队还推出系列特色活动:挂牌青少年防溺水研学基地,组织中小学生实地观察水流特点、学习救生器材使用,通过“沉浸式体验”加深安全认知;开设“消防兴趣班”,邀请青少年走进消防站,在体验穿救生衣、模拟逃生等项目中,同步学习防溺水和消防安全知识。
构建巡防体系
清晨的薄雾中,一艘醒目的“蓝焰红船”成为乌江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是由乌江水域救援快反分队消防员组成的志愿服务队。
他们成为乌江岸边的“移动安全哨”,每天坚持节假日必巡、高温天气必巡、网红打卡地必巡“三个必巡”原则,结合监控实时监测,及时劝导野泳、水边嬉戏等危险行为,并对沿岸救生圈、警示牌等设施进行检查维护。
开展巡逻。
船行江上,眼观六路,与岸边的高清监控实时联动,织密了安全“防护网”。“看到‘蓝焰红船’在江上转,我们知道有人在守护着,心里踏实多了。”常在江边散步的市民王先生感慨道。
为持续筑牢“硬”屏障,沿河自治县消防救援大队在乌江沿线溺水事故多发河段沿岸科学布置了25个应急救生站,在县城沿街道路合理设置15座快反式消防器材共享岗亭,配备有灭火器、水枪、水带及逃生面罩等设施设备,确保灾情发生时能得到及时有效处理。
掌握重要技能
“手臂伸直!按压位置要准确!”7月上旬,消防科普教育馆内气氛热烈。25个家庭的家长和孩子,在消防员的指导下,正紧张地进行心肺复苏模拟演练。
这是“蓝焰红船”防溺水主题实践活动的现场,孩子们学得认真,家长们练得起劲。
除了教学正确施救的方法,消防宣传员还向小朋友及家长介绍了消防安全知识和日常生活中用火用电注意事项、常见溺水场景以及预防措施等实用性极强的知识。
“平时总跟孩子说别去水边玩,但今天亲身体验后才发现,教会他怎么保护自己更重要。”参与活动的家长李先生感慨道,“消防员讲得细、教得实,不光孩子学会了,我们大人也补上了一堂安全课。”
“蓝焰红船”防溺水主题实践活动将安全教育与亲子互动相结合,让防溺水知识从“纸上”走进生活,既提升了家庭的安全防范意识,也为孩子们的暑期安全增添了一道坚实的“防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