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乒乓球传奇马龙以奥运冠军代表身份,随国家体育总局“决胜巴黎·绽放奥运”巡回宣讲团走进西藏林芝与拉萨,开启了一场跨越体育与文化的特殊旅程。在传递奥运精神、推动边疆体育发展的活动中,因马龙突发高原反应引发关注。
作为首批“奥运冠军面对面”宣讲团成员,马龙身着国家队红白队服抵达林芝,西藏“江南”城市。行程首日,马龙在藏医药大学开展宣讲赛场拼搏经历,分享“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中华体育精神。随后几日,马龙走进当地学校,手把手教授藏族青少年乒乓球基础动作,甚至携带定制器材,希望为西藏地区播下未来的种子。
高原环境对这位首次进藏的老将并不友好,林芝海拔骤升,马龙突然出现不适。据现场医护人员透露,活动期间,马龙因连续高强度日程引发高原缺氧反应,出现头晕、气短等症状,被紧急送往救护车,大口大口的吸氧治疗。所幸不是遇到伤病,经医生检查无大碍,次日他便重新投入宣讲,与藏族同胞共舞、体验非遗工坊,以更亲和的形象完成后续行程。
龙队现身救护车吸氧的经历并非个例,乒乓球虽属技巧型运动,但连续教学、互动仍需大量体能支撑。亚运会后,孙颖莎、王楚钦在兰州参赛时也因高原反应,强忍着不适感完成了比赛,高原环境对运动员的考验,远超普通人的想象。马龙作为36岁老将,虽保持训练,但身体已脱离高强度竞技,突然来到高原环境,疲劳累积与缺氧风险交加,最终引发身体抗议。
主力方随行配备了专业医疗团队,此次马龙虽及时送医,但若能提前配备便携血氧仪、氧气袋等设备更好,或让首次进藏者去到低海拔城市适应,通过低压舱模拟训练提升耐受力。避免“连轴转”式安排,可设置休息日,或穿插低强度互动,马龙西藏行包含宣讲、教学、文化体验等多重任务,以后可线上交流,结合VR、直播等技术开展“云宣讲”,让西藏学生“身临其境”体验乒乓球训练,不妨也是一种好方法。
高原反应未阻障中国乒协副首马龙完成使命,他学习了藏族礼仪,亲身参与了藏族的舞蹈,在非遗工坊体验藏纸制作等等,让大家看到他不仅是赛场上的“六边形战士”,更是文化交流的使者、青年成长的引路人。
粉丝纷纷留言:“龙队注意高反,保护好身体。”,众多球迷的祝福贴心又温暖!对马龙而言,公益不是义务,而是半退役后对乒乓球事业的深情回馈。奥运健儿们不仅是收获无数荣誉的冠军,也是需要呵护的普通人,马龙虽然不在一线战斗,转型乒协管理,工作强度依然很大,作为老将拥有健康的体魄,才能持续为体育事业散发光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