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微山岛,荷风送爽,碧波荡漾。潍坊护理职业学院公共卫生与应急管理学院“红十字”应急救护志愿服务队带着专业技能与赤诚之心,于7月20日至23日走进济宁微山岛,在这片浸润着红色记忆与渔家风情的土地上,开展了为期四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脚踩乡土、心系民生,在走访榜样、健康义诊、应急救护培训、乡村振兴调研、红色研学中,用实际行动诠释青年担当,让青春之花在微山岛的沃土上绚丽绽放。
寻访劳模守初心,扎根湖岛践医魂
活动首站,队员们来到全国劳动模范、“最美乡村医生”张波位于微山岛的卫生室。面朝碧波荡漾的微山湖,这间不大的诊室里,斑驳的墙壁上挂满了村民送来的锦旗。医学院毕业后,张波医生毅然扎根微山岛一干就是30年,不仅熟悉岛上每一户村民的健康状况,更常常摇着小船为湖区深处的村民问诊。多年来一直坚持“先看病、后付费”,并自筹资金建起了微山湖老年护理院,让村里的孤寡老人、失能老人有了 “第二个家”。
采访中,张波多次提到职业初心:“当医生不是为了名利,是为了让乡亲们少受点罪。乡村振兴,健康是‘基石’,我们基层医生就是筑牢这基石的人。”他朴实的话语里,藏着对这片岛与湖的深情,队员们围坐倾听他的行医故事,记录下那些关于责任与坚守的动人瞬间,更在心中埋下了服务基层的种子。
义诊送医到村口,急救培训护平安
为解决微山岛部分村落“看病远、问诊难”的问题,服务队联合卫生院,在墓前村村委会大院开展义诊活动。清晨的阳光洒在湖面上,等待血压测量、血糖检测的居民很快排起长队,队员们为村民发放健康手册,结合湖区气候特点讲解夏季防暑、湿气调理等知识。另一旁的应急救护培训区同样热闹,队员们利用模拟人演示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手把手教村民处理划伤、溺水等常见意外。“湖里作业难免磕磕碰碰,这下学会了急救技能,心里踏实多了!”渔民李大叔练完止血包扎,黝黑的脸上露出笑容。活动中,队员们共服务村民百余人次,发放急救包50余个,用专业与热情让应急救护技能真正成为村民的“护身符”。
敬老院里献爱心,童声笑语话安全
在张波医生筹建的微山湖老年护理院中,队员们为老人们包包子、打扫房间、修剪指甲,围坐在一起听他们讲微山岛的变迁、湖区的故事,一首《铁道游击队》主题曲,让在场的老人与队员们热泪盈眶,悠扬的旋律里满是对家乡的眷恋。
在岛上的留守儿童之家,防溺水安全教育讲座则格外热闹。队员们结合湖区溺水案例,通过动画演示、情景模拟、知识问答等方式,重点讲解乘船安全、落水自救、同伴救援的正确方法,还为孩子们发放了印有防溺水知识的救生哨和手册。互动中,孩子们不仅学到了保命的知识,更在队员们的陪伴中感受到了温暖。
走村入户查隐患,问计于民谋振兴
“您家的农药要单独放在通风处,离灶台远一点”“这电线外皮破了,得赶紧换,不然容易短路……” 在墓前村的 “排隐患网格化行动”中,志愿者挨家挨户排查农药存放、电路老化、柴火堆放等问题。这场行动不仅是 “排险”,更是 “调研”,志愿者们详细记录村民的应急需求,这些一手资料将成为后续制定“乡村应急方案” 的重要依据。
围绕微山岛乡村振兴路径,队员们兵分多路走访调研。在渔家民宿聚集区,与经营者探讨“红色研学+渔家体验”的融合模式;在特色种植基地,向农户了解芡实、莲蓬的产销瓶颈。队员们还发挥爱好特长,为村民设计民宿宣传海报,帮留守儿童辅导功课,用实际行动践行“乡村振兴、青年先行”的誓言。
红色基因永传承,青春誓言映湖山
实践最后一站,队员们走进微山岛铁道游击队纪念园。这座矗立在岛南端的红色地标,与远处的微山湖相映,庄严肃穆。在纪念碑前,大家鞠躬致敬,重温入团誓词;在纪念馆里,先烈打游击、护家园的事迹,让队员们深刻理解乡村振兴的背后,是一代代人守土有责的接力。红色故事里的坚守奉献与张波医生的30年村医路、志愿者的技能服务形成了跨越时空的呼应 —— 所谓“职业初心”,正是对脚下土地的热爱;所谓乡村振兴,正是无数人用专业与坚守共同编织的幸福蓝图。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离岛时,微山湖的晚霞染红了天际,队员们带着收获与成长返程。从张波医生身上读懂了职业初心的重量,从应急救护培训中体会到生命至上的责任,从乡村振兴调研中明确了青年担当的方向。正如队员们所说,“三下乡”不是终点,而是起点。下一步,青年学子会带着对微山岛的牵挂,把初心化为行动,用专业所长助力乡村振兴,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光彩。
编辑:李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