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堪察加半岛附近海域发生8.7级强震,核潜艇基地遭遇海啸威胁
7月30日,俄罗斯远东的堪察加半岛突发了8.8级强烈地震,震源浅且迅猛,引发了强大的海啸,波涛汹涌的海浪在太平洋上快速扩展,给周边地区带来了巨大的震动。地震刚过,海啸随即汹涌而来,波高达到4米。巨大的海浪带着排山倒海之势,迅速袭击了俄罗斯海军在远东最大的基地群,该基地内有多艘隶属于太平洋舰队的核潜艇。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令许多人担心,是否历史上曾发生过的海啸灾难重演,俄罗斯的核潜艇是否会在这场自然灾害中遭受严重损害?
与此同时,我国也派出了两艘052D型导弹驱逐舰、1艘903型综合补给舰和1艘927型潜艇救援船,执行任务前往该地区,是否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会对他们的任务产生影响,也是各方关注的焦点。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突发强震,海啸蔓延
当地时间7月30日,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发生了震动全球的强烈地震,震中为8.8级,震源深度浅,造成太平洋区域大规模海啸。伴随着海浪的迅速扩展,多个国家紧急启动了防范机制,保障沿海民众的安全。日本和夏威夷的相关当局在第一时间发布了海啸警告,要求民众尽快撤离海岸。此时,位于太平洋另一端的秘鲁,也监测到了海啸迹象,立刻启动了紧急预警,拉响警报,要求民众远离海岸线。
受灾最重的当属日本,该国政府迅速启动紧急撤离计划,约200万沿海居民被迅速疏散。街道上,民众蜂拥而上,有的前往指定的避难所,有的则选择进入高层建筑避难,整个过程紧张而有序。
俄罗斯政府确认,此次地震是自1952年以来堪察加半岛遭遇的最强地震,预示着该地区在未来的一个月内可能再次发生7.5级以上余震,海啸威胁依然存在。同时,地震引发了半岛29座活跃火山的剧烈活动,其中柳切夫火山已经开始喷发,岩浆活动也被俄罗斯科学院实时监控。
最为严峻的情况是,地震震中距离俄罗斯海军维柳钦斯克核潜艇基地仅有130公里。这个基地位于堪察加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是远东地区最大的核潜艇基地,常年驻守至少7艘核潜艇。
俄罗斯《红星报》报道,2021年12月,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指示启动该基地的现代化抗震建设工程,并由海军总司令叶夫梅诺夫亲自监督。该基地被视为俄罗斯太平洋舰队突破美日韩海上封锁的重要支点,驻有排水量高达2.4万吨的“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此外,还配备了可携带16枚分弹头的“布拉瓦”潜射洲际导弹。
在这一关键基地,俄罗斯还部署了13800吨级的亚森级攻击型核潜艇,装备了垂直发射系统,能够精准打击驻日韩美军的海上目标。尽管如此,这座基地依然面临着地震带来的严峻挑战。特别是该基地强化了抗震结构,配备了PM-61M1浮动码头,确保可以支撑核潜艇的日常活动。
然而,8级及以上的浅源强震极有可能对核潜艇基地及舰艇造成毁灭性破坏。更令人担忧的是,维柳钦斯克基地还部署了俄罗斯最新研制的“波塞冬”战略核鱼雷,这款武器具有重要的战略防御作用。
中国海军潜艇救援舰驰援远东
与此同时,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发生突如其来的地震并引起全球关注时,中国海军的927型潜艇救援舰正全速穿越日本相关海域,向远东方向驶去。这种特种支援舰艇的数量非常有限,其航行路径引起了各方的高度关注。
根据可靠消息,原定于参加中俄联合“北太平洋军演”的中国海军潜艇救援舰,因俄罗斯核潜艇基地遭遇地震冲击而可能调整任务。若俄罗斯核潜艇或基地受到地震损害,这艘先进的中国救援舰将极有可能提供至关重要的支援,其背后所蕴含的战略意义也不言而喻。
潜艇救援舰是专门为应对潜艇事故而设计的军用舰艇,配备了直升机平台、深潜救生艇、潜水钟和减压舱等专业设备,能够迅速进行人员撤离和舰艇维修。若俄罗斯核潜艇在地震中遭到损坏,这艘中国救援舰将在最短时间内投入救援行动。
927型潜艇救援舰的部署,不仅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也为中国潜艇部队的远洋作战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根据五角大楼的最新报告,中国目前拥有6艘战略核潜艇、6艘攻击型核潜艇和48艘常规潜艇,预计到2035年,总数将增至80艘。
战略核潜艇的部署条件极其苛刻,需要选择水深数百米的深海区域、具备空中掩护能力和适当的打击距离,这也是中国核潜艇可能执行任务的北太平洋和北极海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这艘927型舰的北上行动,不排除与核潜艇编队在水下开展协同演练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