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8月4日电(记者 魏韬铭)记者4日从应急管理部获悉,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当日对北京、天津、河北、广东的防汛四级应急响应提升至三级。国家防总办公室前期派出的工作组继续分别在京冀粤协助指导防汛相关工作。
据气象部门预报,4日夜间至5日,北京、天津、河北、广东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其中,北京东部、天津南部、河北东部、广东中部和东南部沿海等地区有大暴雨,局地有特大暴雨。
国家防总办公室、应急管理部有关负责人4日晚主持防汛专题会商,调度部署重点省份强降雨防范应对工作。
新华社北京8月4日电(记者 魏弘毅)水利部4日晚对天津启动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
据预报,受4日大到暴雨影响,天津蓟运河及其支流州河、泃河将出现涨水过程,潮白新河维持较大流量行洪。
依据相关规程,水利部要求天津市水务局和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密切监视流域雨水情变化,加强监测预报预警,滚动会商研判,系统、科学、安全、精准调度防洪工程,强化堤防巡查防守,切实落实水库及在建工程安全度汛措施,突出抓好山洪灾害防御等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新华社北京8月4日电(记者 魏弘毅)记者获悉,水利部4日针对广东、广西2省份启动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
据预报,受西南暖湿气流影响,4日至6日,广东、广西大部将降大到暴雨,局地有大暴雨;珠江流域西江干流及支流柳江、桂江、郁江、贺江以及北江、东江、韩江等主要河流将出现涨水过程,暴雨区内部分河流可能发生超警以上洪水。
为应对可能出现的汛情,水利部要求地方水利部门和相关流域管理机构密切监视流域雨水情变化,加密滚动会商研判,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系统、科学、安全、精准调度防洪工程体系,强化堤防巡查防守,切实落实水库及在建工程安全度汛措施,做好中小河流洪水、山洪灾害、城市内涝防御等工作,提请地方及时转移受威胁群众,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当前,水利部已派出2个工作组赴广东、广西协助指导暴雨洪水防御工作。
相关链接
雷暴天气暗藏健康威胁,如何科学避险?
当前,华东、华北、东北等地强降雨和雷暴天气频发。除直接灾害外,雷暴还可能引发健康问题。专家提醒,不同人群健康风险各异,需科学防护、因人施策,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雷击
雷暴天气的健康风险呈现多层次、多系统特点。最直接的危险是雷击。据统计,全球每年有2.4万至3万人因雷击而死亡、24万至30万人因雷击而受伤。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刘恒毅说,面对雷暴天气,普通人群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收到雷暴预警尽量避免外出。若在户外,应尽快寻找有完善防雷设施的建筑物躲避,远离铁塔、大树等;在室内则要远离门窗、水管,拔掉电器插头。
雷暴哮喘
近年来,雷暴天气引发的雷暴哮喘备受关注。雷雨前,空气湿度变大,让空气中本就聚集的花粉和霉菌孢子颗粒吸水后,体积进一步变大。当有雷暴时,花粉和霉菌被瞬间击碎,变成更为细小的微粒体进入人体下呼吸道,引发过敏性炎症,从而引起哮喘或导致症状加重。
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张永明建议,雷暴天气前应关闭门窗,有条件的可以使用空气净化器,过敏体质的人群要备好相关急救药物,如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等。若出现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应及时使用吸入剂并就医。
心脑血管急症
雷暴天气气压骤变,易诱发急性心梗、脑梗等心脑血管急症。老年人因机能衰退和共病状态更易受气候影响。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于扬说,研究表明气温、湿度变化可能引发生理指标波动及情绪应激。公众需提高警惕,出现不适及时就医。
“极端气候确实可能会加剧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但公众不要过度紧张,提前备好常用急救药物,避免情绪激动,出现不适症状及时就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李锴印提醒。
精神健康和意外
精神健康敏感人群需对雷暴天气高度重视:雷暴时的声响和强光易引发焦虑人群惊恐发作;强风可能导致物体坠落、树木倒塌,加上路面湿滑,易造成意外伤害;雷暴引发的断电,还会威胁依赖医疗设备患者的生命。
李锴印提醒,精神健康敏感人群可尝试深呼吸、冥想等放松技巧,必要时寻求亲友或专业心理支持。
对于依赖医疗设备的患者,于扬建议,一是根据设备电源情况保障电力供应,提前充电或准备发电装置等;二是备好设备故障应急包,如使用呼吸支持设备患者需备好管路、简易呼吸球囊,有起搏器植入患者可备用磁铁等;三是确保医疗可及。 (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