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记者/潘心怡 通讯员/粤红)12月8日下午,由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应急管理部共同主办,广东省红十字会、广东省应急管理厅和广东省消防救援总队共同承办的第七届全国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在广州圆满收官。
经过激烈角逐,广东队在决赛中以出色的应急救护技术和稳定的现场发挥脱颖而出,荣获团队特等奖。上海队和江苏队获团体一等奖,福建队、浙江队和辽宁队获团体二等奖,北京队、甘肃队、云南队和江西队获团体三等奖。
此前,共有33支队伍、分别来自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红十字会的165位选手参赛,经过12月7日的复赛,确定了上海队、浙江队、江苏队、福建队、辽宁队和广东队6支队伍进入决赛。
据了解,决赛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理论答题、救护演讲和场景演练。其中,理论答题分为必答题和抢答题,场景演练环节需要每支队伍模拟交通事故、地震灾害、火灾、溺水、触电和运动伤害的场景下,做好多位伤员的应急救护工作。本次比赛还首次加入了直播间场外解说,观看大赛网络直播的观众可在资深应急救护师资的解说下更直观地了解比赛的竞技性与科普意义。
在理论答题环节,选手们既拼水平也拼手速,冷静思考,踊跃抢答。在救护演讲环节,选手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真实见闻,声情并茂地分享了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急救故事与成功挽救生命的感人瞬间。
“报告,前方发生一起交通事故,现场请求支援!”场景演练环节将决赛的气氛推向高潮。6支队伍分别模拟了不同场合意外伤害的应急救护全过程。在小队长的指挥下,队员们迅速做好个人及现场防护、呼叫120救援、评估伤情等,娴熟而默契地开展心肺复苏、骨折固定和外伤处理等一系列急救措施。“先生,请您不要紧张,我们正在为您包扎。”“如果您有任何不适请告诉我。”在此环节,队员们还需要兼顾心理抚慰和伤员舒适度的人文关怀。
中国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者高达55万人,平均每分钟就有一人因为心脏骤停突然倒地,这些意外中有87%发生在医院外。
“实际上,急救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社会现场的群众性救护,第二阶段才是专业的120急救转运,第三阶段是院内抢救。所以第一个环节是最关键的,在眩晕到猝死前的4-6分钟是救命的黄金时间,如果只是等待专业救护力量,是完全来不及的。”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赈济救护部副部长郭建阳向记者表示,组织开展应急救护工作是红十字会的法定职责,全国红十字系统每年培训救护员超过300万人次,就是要发挥现场“第一目击人”的关键作用。
赛后,广东队五位选手向记者表示,能够获得团体特等奖,离不开指导老师们的细心指导和队员们近三个月的刻苦训练。“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场景演练环节,我们顺利地完成了动作,大家都非常激动。”广东队领队马俊峰表示,应急救护离每个人都很近,自己作为消防救援人员,日常出警时也会遇到许多突发意外,他认为敢救人的前提是懂救人,未来也会在工作和生活中努力推广应急救护技能。
记者还了解到,广东队在集训期间,除日常训练以外,以“拉练”形式分别到东莞市红十字会、广东科贸职业学院、中国南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广州燃气集团有限公司亮相,为志愿者、学生和职员讲解应急救护知识,或和其他队伍切磋比拼,展示阶段训练的成果,巩固应急救护技能。
据悉,自2010年举办首届全国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以来,该项赛事每两年举办一次。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大赛由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应急管理部共同主办,每支队伍的5名队员由红十字救护员、消防救援人员、安全生产救援人员与社会力量救援人员构成,体现应急救护工作的多部门合作与全社会参与。
“近年来,广东各级红十字会紧紧围绕实施‘健康中国’‘健康广东’战略,全面实施‘救在身边’行动。”广东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史先东介绍,目前,全省应急救护培训普及人数逾2000万人次,建成应急救护培训基地30个,建设5A/4A景区救护站15个,在机场、地铁、公交车等公共场所配置AED机等急救设备12000多台,全省培训持证救护员170余万人,占全省户籍人口的比例约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