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广东等地基孔肯雅热疫情持续受到社会关注。那怎么才能有效防控这一蚊媒传染病,来听听贵州省人民医院的专家怎么说。
2025年夏季,全球基孔肯雅热疫情呈现高发态势,中国广东省成为发病“重灾区”。贵州省人民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洪国祜告诉记者,基孔肯雅热因发源于非洲坦桑尼亚的基孔肯亚地区而得名,通过携带病毒的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的叮咬传播,形成“人-蚊-人”的核心传播链。
贵州省人民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 洪国祜
它主要的常见的三大典型症状是发热、关节疼痛和皮疹,发热一般在起病的一个星期以内会慢慢地消退,是以一个中低热为主。那么关节疼痛主要是一个肩关节、腕关节和指关节,还有就是膝关节,还有一些足部的一些小关节疼痛为主。
洪医生表示,病毒不会通过日常接触或者呼吸道进行传播,除极少数情况下可能通过母婴垂直传播或输血传播外,目前发现的病例只有被蚊子叮咬后导致感染的。所以基孔肯雅热可防可控,关键在于‘知’与‘行’的结合。知道它的传播原理后,要从清理一盆积水、涂抹一次驱蚊剂做起,主动落实防护措施。
贵州省人民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 洪国祜
基孔肯雅热没有一个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但是它本身是一个自限性的疾病,大多数病人在一周以内都能够自发清除掉病毒,症状也会基本消失,一般不需要做特殊的处理,在急性期有了关节疼痛和发热,用一些常见的一些解热镇痛药,基本上可以缓解症状。
根据国家疾控局的通报,2025年基孔肯雅热疫情呈现全球扩散趋势,截至7月22日,已有119个国家和地区报告病例传播。我国首例输入性病例于5月在广东佛山顺德区发现,目前累计确诊病例已超6000例,而咱们贵州还没有报告相关病例。
目前,我国尚无基孔肯雅热疫苗上市,防控仍以“防蚊灭蚊”为主,夏季是蚊虫活跃的季节,我们应做到“环境治理、个人防护、及时就医”三位一体的防护策略。做好防护措施,就可以有效阻断传播。
记者 | 熊鑫 宋琪琪 全香橙(实习)
编辑 | 卢林涛
责编丨秦炜
编校丨代易
审核 | 李芸
审发 | 石昌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