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不少人出现明显的鼻痒、鼻塞、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耳鼻喉科李昊哲医生认为,这些都是过敏性鼻炎的常见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眼痒、流泪、咽痒、咳嗽等黏膜过敏表现。
01
什么是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是鼻黏膜接触过敏原后引发的“非感染性炎症”,典型表现为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鼻塞和鼻痒。
02
过敏性鼻炎与普通感冒有何区别?
起病急、持续时间长,常伴有眼睛奇痒、结膜充血等症状。若不及时干预,可能诱发鼻窦炎、中耳炎甚至哮喘等并发症。
03
儿童过敏性鼻炎具有哪些危害?
过敏性鼻炎是哮喘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儿童过敏性疾病婴幼儿期以湿疹为首发,3-5岁后逐渐转为过敏性鼻炎,约40%患儿最终发展为哮喘。
儿童夜间鼻塞会导致睡眠呼吸不畅、缺氧,持续缺氧可能干扰生长激素分泌,导致生长发育迟缓。部分患儿还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问题。
04
常见的秋季过敏原有哪些?
立秋后,藜草、葎草、蒿草等杂草花粉成为主要过敏原。有研究显示北京地区花粉过敏阳性率超70%,儿童阳性率更高。今年花粉季尤为严峻,入夏以来降水充沛,蒿属、葎草等致敏植物生长旺盛,近期晴热天气更利于花粉扩散。这些微小的花粉颗粒可随风飘散数十公里,即使城市中心区也难以避免。
05
如何进行过敏原检测?
过敏原检测是制定有效防治方案的关键。通过专业检测,患者能准确了解自己对何种物质过敏,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护和治疗措施。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两种:
对于儿童患者,医生特别提醒
若孩子反复出现鼻痒、流清涕、揉眼、鼻出血等症状,或出现“熊猫眼”(下眼睑暗沉)、“鼻皱褶”(频繁推鼻造成的横纹),“唇上摩擦痕”(反复摩擦鼻尖与上唇之间的锥形区域导致的皮损)应及时进行过敏原检测。而对于已经进行过过敏原检测的患者,再次就诊时可携带既往检测结果,避免重复检查。
早期规范干预可有效阻断过敏进程发展,避免“鼻炎-咳嗽-哮喘”的恶性循环。
过敏性鼻炎如何进行预防?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原则为“防治结合,四位一体”,包括环境控制、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和健康教育。在平时的工作过程中,我们接触到的患者往往比较焦虑,更加注重药物的疗效,而忽视了环境控制的重要性。
1.过敏原隔离:在明确了秋季花粉过敏后,注意每日花粉浓度监测报告,在花粉浓度较高时建议减少外出,以减少症状发作。外出应佩戴防护口罩,佩戴护目镜可降低眼部过敏风险。应用鼻腔过滤器、花粉阻隔剂及惰性纤维素粉等可减少致敏花粉吸入鼻腔。避免戴隐形眼镜,因其可能吸附花粉颗粒加剧刺激。
2.注意清洗:当外出归家后,可以用生理盐水进行鼻腔冲洗,以减轻黏膜水肿和减少鼻腔鼻窦中的过敏原,之后依次完成洗脸、漱口、更换外衣三步骤,避免室外花粉残留。
3.居家防护:关闭门窗并使用空气净化器,空调滤网需每周清洁。地面每日湿拖,家具表面用湿布擦拭,减少花粉附着。
4.适当运动:适度运动增强免疫力。
5.药物干预:过敏性鼻炎的一线用药包括鼻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以及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在过敏症状发作时可有效缓解。过敏人群可在花粉季前两周开始使用肥大细胞稳定剂,对因花粉过敏而引起的症状发作具有缓解作用,但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
6.健康教育:对过敏性鼻炎的解释与科普能普遍缓解过敏人群的焦虑。此外,对于年龄较大的儿童患者,本身具有一定的自理能力,在家长的监督下,可以承担起自身健康管理者的责任,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家长的焦虑程度。
医生提醒:早发现、早干预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关键。症状轻者可遵医嘱应用药物治疗,对于症状严重者,可考虑脱敏治疗。这是一种通过逐渐增加过敏原暴露量,重建免疫耐受的方法,使患者再次接触相应过敏原时症状明显减轻,甚或不产生临床症状,通常需要3年左右时间,但能带来长期缓解效果。
立秋过后,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让我们一起守护好我们的鼻子,远离“立秋鼻”。
文字|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李昊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