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关键时期,党在此阶段全面成熟,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地和伟大建党精神孕育地,其抗战史是中国抗日战争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全民族抗战的典范,也是中国连接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纽带,为抗战胜利作出重大贡献。结合上海地方党史讲好抗战故事,可从三方面加深认识:第一,党在统一战线中发挥政治引领作用。“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在上海率先发表宣言,坚决主张抗日;“八一三”淞沪抗战后,上海党组织掀起支援前线热潮,为抗日根据地争取资源;孤岛时期,利用租界矛盾,通过社会团体开辟统战阵地;全面沦陷后,隐蔽精干开展社会统战,发展党的力量,熬过艰难时期直至胜利。上海的特殊环境为党探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凝聚爱国力量提供便利,也使其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团结救护国际友人、提供情报的东方重镇。
第二,上海在党领导的抗战文化中发挥策源作用。大革命失败后,党在艰难环境中团结文化界进步人士,以鲁迅为旗帜组建团体,推动左翼文化运动发展。左翼工作者与中间派合作,田汉等拍摄大量进步影片,在国统区拥有广泛观众。翻译出版大批马克思主义著作,传播进步思想。全面抗战爆发后,文化界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积极投身抗战,田汉、聂耳等创作《义勇军进行曲》等作品,鼓舞抗战斗志,锻炼出坚强的革命文化队伍。上海抗战文化向外辐射,在福建、桂林、延安等地的文化抗战中均可见其影响,《救亡日报》也成为宣传中共方针、推进抗日文化运动的舆论阵地。
第三,党在上海支持武装斗争中发挥多元作用。上海是新四军的策划、孕育地,抗战时期新四军与上海地下党组织守望相助、血脉相连。一是提供物资支持,输送大量重要物资;二是输送人才,包括工人、医生、护士、药剂师等;三是开展情报工作。此外,“江南水网地区游击战”在长三角抗战中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者为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