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给力了!刚在抖音反映河道发红,不到两小时就查到污染源了!”9月8日傍晚,淮安市涟水县一网友对涟水生态环境局和属地工作人员连连赞叹。这场高效的“缉污闪电战”,不仅展现了生态环境执法部门的专业能力,更彰显了他们守护民生的环保初心。
查到污水源头
9月8日14时50分左右,淮安市生态环境局接到省环保宣教中心舆情提示:“涟水县一河道水体发红!”从网友提供的视频中可见,浑浊的红色水体顺着沟渠流淌,情况紧急。淮安市生态环境局立即将信息转至涟水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与网友取得联系,得知“上午来的时候水还是正常的,中午下过雨,上游流下来的水就变红了”等关键信息,根据河水流速流向,进一步推测污染入河的大概位置。
位置明确后,执法人员联合属地部门工作人员仅用20分钟左右抵达现场。为防止污染进一步扩散,涟水生态环境局对沟渠污染段进行临时封堵,同时调度吸污车到场,将受污染水体抽运至污水处理厂处理。“必须在下雨前找到源头,不然雨水冲刷会让污染范围更大!”执法人员蹲在沟渠边,一边观察水流速度与污染扩散趋势,一边向现场同事部署后续排查任务,为接下来的溯源工作明确重点。
“红色水体大概率来自企业生产废水,咱们先从‘污染源分布图’入手!”执法人员拿出“污染源分布一张图”——这张图详细标注了辖区内所有企业的生产工艺、排污口位置及污染物类型,是执法部门前期摸排建立的“寻污利器”。
执法人员对涉污企业进行排查
结合红色水体特征,执法人员筛选出几家可能产生红色废水的企业,分头展开排查。每到一家企业,执法人员不仅仔细检查雨水管网、排污口,还向企业负责人询问生产近况。
【执法人员对涉污企业进行排查】
16时20分,当执法人员排查至某包装印刷企业时,发现厂区门口雨水井内积水呈明显红色,与沟渠污染水体完全一致。顺着管网追溯,执法人员在企业车间后方发现了关键证据:一台小型抽水泵正将含红色水性油墨的清洗废水,悄悄排入室内落水管,最终汇入公共雨水管网。此时,几名工人还在违规排放剩余清洗废水,执法人员立即固定证据,并联系监测人员现场采样。从接到网友举报到锁定违法企业,全程不到2小时!
【查到污水源头】
经查,该包装印刷企业为降低处理成本,擅自将印刷设备清洗产生的废水通过隐蔽管道偷排,其行为已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相关规定。目前,涟水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已对该企业立案调查,后续将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并督促企业整改到位。
“查到偷排企业了!后续我们会依法处理,并跟踪整改情况,感谢您的监督!”执法人员向网友反馈了处理结果。网友感慨:“没想到效率这么高,以后发现环境问题,还会积极向环保部门反映!”
环境保护不仅要靠生态环保人的辛勤工作,还离不开每一位市民的热心守护。下一步,涟水生态环境局将持续畅通举报渠道,加强与群众的沟通反馈,让每一位市民都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员”和“同盟军”,共同守护涟水的碧水蓝天。
通讯员 苏小环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曹卢杰
校对 陶善工
上一篇: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孙春友被查
下一篇:江苏官宣:管亚光被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