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宋学敏 通讯员 张海滨 吴凤娟 潍坊报道
为深入落实上级校园交通安全工作部署,切实提升师生校车突发情况应急处置能力,保障学生出行安全,潍坊诸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学校结合园区学生通勤特点,近期独立开展全流程、实战化校车应急演练,通过“精细化筹备、实战化演练、家校协同治理”三维发力,构建校园交通安全闭环管理体系,为园区校园安全工作提供可复制的实践经验。
高位统筹,精细化筹备夯实安全基础
学校成立专项工作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安全副校长任副组长,安全科、各班主任、校车驾驶员及安保人员共同参与,形成“校内联动、分工明确”的组织架构。结合校车每日早晚各4趟接送、途经2条主要交通路段的运行实际,工作组制定方案,明确四项核心工作:其一,实地勘察校园及周边环境,设制《校车应急疏散路线图》,精准标注校门口上下客点、校园内专属停靠区、集结点等6处关键区域的疏散通道,确保路线无遮挡、无拥堵;其二,细化“预警—疏散—救助—管控”4个环节操作流程,设定硬性标准:预警响应1分钟内启动,学生5分钟内从校车撤离至安全区域,现场管控同步覆盖车辆周边50米范围;其三,完善物资保障体系,每辆校车配备4个应急逃生锤、1套车载灭火器,额外筹备“校车应急安全包”,并在校门口、操场等区域储备反光警示带、急救箱等备用物资;其四,建立“培训—预演—整改”全流程机制,先后开展2次专项培训:针对驾驶员讲解电路故障、轮胎爆胎等常见问题应急处理方法;针对班主任、安保人员演示心肺复苏、伤口包扎等疏散引导与急救技能。
场景模拟,实战化演练提升应急能力
9月10日下午4时,演练正式启动,聚焦“校车故障”“突发横穿”2类高频风险场景,全校110余名乘车学生全员参与。在“上学高峰校车故障”场景中,校车按日常路线在校门口停靠,学生有序上车时,驾驶员发现车辆电路故障无法启动,立即按下应急报警按钮并开启双闪警示灯。校门口2名安保人员1分钟内抵达现场,用反光警示带划定安全区域;随车班主任通过扩音设备稳定学生情绪,遵循“后排先下、前排后下,弯腰扶稳、快速撤离”原则,引导32名学生沿预设路线向操场东侧集结点转移。演练结束后,安全科长通过“三项举措”强化效果:一是回看演练画面,指出部分学生撤离未扶稳扶手、引导员手势不清晰等3处待优化细节;二是开展实操教学,演示应急逃生锤“对准车窗角落敲击、推窗逃生”的正确方法,并邀请学生上台练习;三是组织互动问答,针对“校车起火如何逃生”“忘系安全带怎么办”等12个学生关切问题,结合演练场景详细解答,实现“演练即教学、演练即提升”。整场演练历时25分钟,学生疏散率100%,各环节衔接顺畅、流程规范。
家校协同,构建安全治理长效机制
学校以此次演练为契机,推动安全工作从“校园内”延伸至“家校联动”,构建协同治理格局。一方面,强化家校信息互通,发布《校园校车安全告知书》,明确校车管理核心要求:驾驶员需持A1驾照且有3年以上驾驶经验,每车每月1次全面安全检测,上下学接送时间及各站点停靠时长;同时提供6条家庭安全教育建议,如教孩子识别校车黄色车身及“校车”标识、提醒上下车“一停二看三通过”、禁止在校车内将头手伸出窗外等。另一方面,深化家校互动参与,利用家长会讲解校车应急处置流程,强调家长需按时接送孩子、避免孩子独自等候,同时提醒家长教育孩子遵守校车纪律。
此次校车应急演练,既全面提升了师生应急处置能力,又构建了“学校自主筹备、全员参与演练、家校协同治理”的校园交通安全管理模式。下一步,诸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学校将持续深化校车安全工作,把校车安全教育纳入开学第一课、每月主题班会,每学期固定开展2次应急演练,不断优化方案、完善机制,切实守护学生出行安全,筑牢校园交通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