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博弈,小国为棋,但“小国”也是“相对而言”,伊朗这样的地区大国,与中美俄相比是“小国”,但放在中东,就是妥妥的“地区大国”。伊朗为了自己的利益,可能愿意做俄罗斯的棋子,但由于其“地区大国”的地位与实力,又决定了这枚“棋子”不会完全“任由摆布”,而是会选择“最大化利益”的同时“最小化损失”,毕竟做棋子必然会付出代价,只有减少损失,才能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据观察者网1月16日的报道,当地时间15日晚上,伊朗动用弹道导弹,对伊拉克、叙利亚境内的目标发起了空袭,先后摧毁了以色列在伊拉克境内的一处“间谍中心”,和一处位于叙境内的恐怖组织“伊斯兰国”据点。不久之后,据观察者网17日的报道, 当地时间16日晚间,伊朗革命卫队又出动导弹和无人机,袭击了位于巴基斯坦俾路支省境内的恐怖组织“正义军”的2处重要基地。
因此在短短2个晚上的时间内,伊朗就连续空袭了3个国家,分别是伊拉克、叙利亚与巴基斯坦,引发全球关注。那么这三国是什么反应呢?分为两类:一类是叙利亚,阿萨德政府什么都没说,没抗议、没指责;另一类是伊拉克和巴基斯坦。伊拉克谴责伊朗越境空袭的行为,并宣布召回驻伊朗大使;巴基斯坦强烈谴责伊朗对巴境内发起的袭击,宣布从伊朗召回大使,“并保留做出回应的权利”。
同样是挨打,为什么立场态度却相差这么大?最主要的原因,其实还是因为与美俄的亲疏关系不同造成的。①叙利亚之所以“默不作声”,那是因为它是完全亲俄的,是彻底倒向俄罗斯的,没有北极熊,阿萨德总统可能已经凉凉了。而阿萨德也知道,伊朗与俄罗斯正在合作“大项目”,双方就要签署“重磅条约”,在这样的情况下,尽管伊朗空袭了叙境内的目标,侵犯了叙国的主权,但看在俄罗斯的份上,阿萨德也不会抗议的。
②伊拉克之所以谴责、抗议,甚至“召回大使”,主要是因为它“相对亲美”。不可否认,伊拉克政府希望美国早点从伊境内撤军,三番五次下“逐客令”,但伊拉克更担心沦为伊朗的附庸,伊拉克境内存在大量的亲伊朗的什叶派武装,伊朗对伊拉克境内的空袭,打的还是以色列“间谍中心”与美国领事馆附近的目标,侵犯伊拉克主权不说,伊拉克也得向美国表明立场,对伊朗进行谴责,甚至召回大使。
③巴铁之所以“强烈抗议”,除了“召回大使”之外,甚至还威胁“保留回应的权利”,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巴铁是一个地区强国,其“尊严”、“地位”要比叙利亚、伊拉克要高得多,不是同为“地区大国”的伊朗“想揉就揉,想搓就搓”的;另一方面,巴铁与美国的关系颇为密切,特别是俄乌冲突后,普京打算打造中俄印“铁三角”,巴铁发生政变,一度倒向美国,并持续对乌军援,它也要趁机对美国表明一个立场。
伊朗2晚空袭3国,叙利亚挨打后默不作声,伊拉克、巴基斯坦“谴责、抗议、召回大使”,中国什么态度?据《齐鲁晚报》17日的报道,在当日的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就巴铁“谴责”伊朗侵犯巴领空一事提问,发言人毛宁就表示,中方“主张切实尊重和维护各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伊朗、巴基斯坦同为“伊斯兰大国”,“呼吁双方保持克制”,“避免采取导致局势紧张升级的行动”。
中国的态度无疑是积极促和的,简单地说,三层意思:①委婉批评伊朗,毕竟中方提到了“尊重各国主权”,伊朗越境空袭,这的确是你的不对;②点出伊朗、巴基斯坦的共识、相同点,那就是“伊斯兰大国”,现在正是需要伊斯兰世界团结的时候,不要翻了友谊的小船;③委婉劝说巴基斯坦“放弃报复”,巴铁不是威胁说,“保留回应的权利”吗?中方“呼吁双方保持克制”,伊朗已经打完了,现在要保持克制的,自然是巴铁了。
叙利亚的态度,中国不用管,因为阿萨德是完全倒向俄罗斯的,中国不需要操心;伊拉克政府是相对亲美的,中国“管不着”;但伊朗、巴基斯坦,同中国均有重大利益关切,且都是上合组织成员,中国“不能不管”,所以记者才特地问这个问题。中国的立场还是比较公正的,既坚持了原则,即尊重各国主权;也顾全了大局,呼吁伊朗、巴铁两个伊斯兰大国保持克制,大局为重。
那么,最后一个问题,为什么同为“伊斯兰大国”,同为“上合组织成员”,伊朗“不顾全大局”,偏要去空袭巴基斯坦境内的目标?伊朗空袭叙利亚、伊拉克境内的目标,打的是以色列的“间谍中心”、恐怖组织“伊斯兰国”的据点,以及美国在伊拉克领事馆附近的目标,这都是可以理解的,但为什么伊朗还要“节外生枝”,偏偏在去打巴铁境内的目标?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缓解”美国的愤怒:我是真的“反恐”,你看我连中国的铁杆都打,不单是冲着美国来的。
此前拜登“私信”伊朗,要伊朗约束胡塞武装,伊朗不仅没有这么做,还空袭以色列的“间谍中心”、“伊斯兰国”恐怖组织(美国的“黑手套”),连美国领事馆附近都挨炸了,美国会不“报复”?所以,俄罗斯的“投名状”要交,但美国的怒火,也要尽可能的“熄灭、缓解”。
于是,在空袭叙利亚、伊拉克的美方势力的目标之后,伊朗又空袭了同为上合组织成员、被咱们称为“巴铁”的境内目标,上合“内讧”,中国不得不灭火、促和,恐怕也是美国“乐见”的吧。这不由得让人想起,2022年4月,美国施压印度“反俄”,印度坚持要同俄罗斯发展关系,为了让美国“消消气”,访美的印度防长辛格表示,“不会放过伤害过印度的国家”,也即反俄不行,反华可以,咱们要“求同存异”,以此抵消压力。
在让美国(尽可能)消气之后,伊朗也必须为自己空袭巴铁的行为,找一个理由与借口,那就是“反恐”,所以伊朗官方通讯社17日表示,巴铁境内的恐怖组织“正义军”宣布对伊朗革命卫队军官遇袭身亡一事负责。然而,我们搜遍全网,只有伊朗官媒帮“正义军”认领了此事,可信度存疑。
之前,为了鼓励胡塞继续和美国对着干,伊朗扣押希腊船东的油轮,愣说是“美国油轮”;现在,为了合法化自己越境空袭巴铁目标的行为,伊朗替恐怖组织“宣布”对袭击革命卫队军官负责,证明自己“打得有理”。一方面,想要获得俄罗斯的好处,协助普京“下大棋”;另一方面,又担心美国报复,学印度在上合内部制造内讧,让美国“消消气”,从而最大化自己的收益。这可能就是伊朗先空袭叙利亚、伊拉克,后又空袭巴基斯坦的原因。
伊朗对巴基斯坦的打击行动,也招来了巴方的空袭报复,这两个地区大国发生冲突,显然对美国更有利。此前,中方曾提醒伊朗、沙特等中东大国,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历史性和解,坚定地排除外部干扰,将地区命运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显然伊朗并没有完全听进中国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