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策者 省人大代表 付会荣
背景提示
我国现有中小学在校生近两亿人,加之旅游业的复苏,各种“研学游”纷纷亮相。但部分“研学游”项目质量不高,有的成了变相的异地辅导,更多的则是多游少研,家长们耗费了远高于正常旅游价格的团费。更为关键的是,在相当一部分“研学游”项目里,主导方往往并非旅游类企业,而是培训类企业,一些培训类企业甚至将“研学游”作为自身项目的进一步延伸,在这一过程中,其安全因素就不容忽视。
代表献策
政府主导、学校主办,公开招标具有“研学游”资质的旅行社或相关机构,制定中小学研学实践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公开遴选、家委会监督等机制,促进研学机构良性竞争,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研学服务。
相关监管部门出台《研学旅行基地服务规范》,规定研学旅行基地服务的总体要求、基本条件、课程设计、安全保障、服务人员与要求等内容,制定相关服务规范准入标准、资质标准、产品标准、运行标准、内容标准等,制订严格的考核方案,科学评价研学旅行的效果。
规范从业人员管理,严格考培流程,各地定期严格按照《研学旅行指导师职业能力等级评价标准》及相关规定的流程开展“研学旅行指导师”项目培训,拓宽“研学旅行指导师”的培养渠道。相关部门要大力支持当地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开设“研学旅行指导师”方向的专业建设,系统化、专业化开展研学旅行人才的培养。
本报记者魏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