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信息化赋能 全流程规范提升安全培训工作
近年来,市应急管理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有关部署安排,牢固树立“教育培训不到位就是重大安全隐患”的理念,围绕“信息化、实时化、常态化”监管新思路,制定印发《淮安市安全生产培训机构信息化管理办法(试行)》,配套建设“淮安市安全生产培训机构监管系统”,严抓严管、严格要求,全力推动淮安市安全生产培训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精准化,持续推动安全培训机构规范开展培训,做到真培训、真提升。
系统建立安全培训全流程监管新模式。聚焦安全培训机构条件核实、师资管理、培训开展、过程监督、证明管理等重点事项,全新构建流程化工作模式、格式化填报事项、清单化检查要点,所有安全培训机构严格按照规定配齐师资力量、规范培训流程、细化档案管理,相关情况全部上网上线。
创新打造安全培训实时化监管新手段。通过安全生产培训机构监管系统,随机抽查、实时查看,实现“机构信息一网明”“培训计划一网览”“培训过程一网管”“培训证明一网办”,有效督促培训机构严格规范培训师资管理、严格按照培训大纲开展培训,自觉加强安全培训过程和质量管控。同时,监管系统引入人脸识别签到、视频动态抓拍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培训过程的动态化、实时化监管,有效避免了“假签到、假培训、走过场”等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的安全培训痼疾。
全面实行安全培训巡查交办新常态。常态化开展网上巡查,通过安全培训机构监管系统对教师证过期、社保信息缺失、视频离线等进行动态监测预警,发现问题及时督促培训机构维护完善;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实时查看安全培训情况,系统随机截取培训照片,通过可视化监督推动培训机构切实开展好安全培训工作,对发现存在安全培训学时不达标的培训机构开展线下抽查检查。
持续强化安全培训执法检查新力度。加强执法计划检查。将所有安全培训机构列入年度执法计划,作为重点执法对象,开展全覆盖执法检查。灵活调整检查频次。根据网上巡查、明察暗访、信访举报等结果,分类分级开展执法检查,实施差异化执法,对培训过程规范、培训效果良好的安全培训机构适当减少检查频次,对问题较多、有举报的安全培训机构持续加大执法检查频次,通过严格执法检查倒逼培训机构规范开展培训,提升安全培训服务质量。
建立健全安全培训日常监管新机制。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安全培训机构监管执法和培育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安全培训机构监管执法要求,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加强日常管理。建立培训机构动态评价机制。明确评价细则,将培训机构条件、培训过程管控、培训学员数量、考试通过率、投诉举报、行政处罚等作为评价指标,定期开展星级评定并定期公示。建立问题机构动态曝光机制。定期梳理安全培训机构培训开展情况,对问题突出的机构,将其考试通过率、投诉举报、行政处罚等情况进行公开曝光;对年度排名末位的机构实行黄牌警告,并约谈机构主要负责人,相关情况在媒体上进行公开曝光。建立培训机构动态进出机制。对监管检查中发现社保脱保、教师离职等条件不具备的培训机构,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清退。对存在问题突出的机构,严格立案处罚,责令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不得开展安全培训。
(来源:淮安市人民政府网站) 【投稿、区域合作请邮件 信息新报 3469887933#qq.com24小时内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