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24年2月3日。在丽江市古城区北门坡东岳巷48号一座纳西庭院里,54岁的纳西嬢嬢赵丽芳在院子里晒着床单。家中房子一进两院,几年前赵丽芳的老公杨江元索性拿出带花园的里院开了个“半山云花”民宿。昨天,来自合肥的游客退房了,今天赵丽芳起了个大早,将床上用品全部换下来洗了,明天就会有一波四川的客人住进来。
“呜……”10时整,防空警报响彻丽江城上空,这是为纪念1996年丽江“2.3”地震拉响的。直到此时,赵丽芳才惊觉,距离那场大地震,已整整28年。而自己那场在废墟上的婚礼,也已过去了28年。
时间回溯到28年前。
1996年2月3日,丽江古城木府旁的赵家老宅里,人头攒动,热闹异常。这户人家的女儿赵丽芳第二天就要结婚,家中各路亲朋好友都来帮忙了。按照纳西族的传统礼俗,结婚前一天,女方的至亲和闺蜜团需到男方家送嫁妆,俗称“送被子”。吃过晚饭,赵丽芳的亲友团便用篮子背着一篮篮的嫁妆出发了。
▲赵丽芳和杨江元的婚纱照
新郎家在北门坡,与新娘家隔得并不远,但是送被子走什么路线,都是有讲究的,一般不走小路,而要走人多的大路。办个婚礼,送什么嫁妆,当然得讲究点排场,让沿途的人都看看。从赵宅出来,经过关门口,走五一街,过四方街,到玉河广场,最终爬上北门坡,傍晚6点半左右,“送被子大军”抵达新郎家中。
此时,新郎家中也是格外热闹。为了迎接新娘家中的送被子队伍,新郎家早早待完了当天的晚餐。随后根据礼节,送被子的亲友们便忙着到新房的婚床上铺被子……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傍晚7:14分,突然,大地剧烈摇晃起来,房里的灯乱晃,电跟着停了。一开始大家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待到有人反应过来大喊一声“地震了”,紧接着,妇女的喊叫声、小孩的啼哭声,此起彼伏。
▲唐新华 摄
当时,新郎杨江元正在院子里招呼着客人。“那一刻,大地剧烈震动,当时我站在院子中央,一个站不稳,差点就摔倒了,眼睁睁看到我家两层楼的正房朝着自己直直地压下来。不知道过了多久,或许只是十几秒钟,又似乎又过了很久,压下来的房子又立起来了。”此时的杨江元意识到是地震了,等到大地不再摇晃,他便让家中客人们赶紧先去空旷的菜园子里,自己则去找寻家中老人。
而此时在新房中铺被子的新娘亲友团们也挤作一堆,待到房子不摇晃了,大家才慌乱地跑出新房,这才发现新郎家院子一大半的围墙倒塌了。大家先后簇拥到新郎家的菜园子里。北门坡地势高,在菜园子里,能看到古城大半。当大家看到此时的古城被灰尘笼罩,心下都是一沉。丽江古城的房子大都为土木结构的土箕房,尽管当时还不知道地震的震级,但是大家都切身感觉到这次地震震级不会小,古城的房子凶多吉少。做客的客人大都是古城人,大家都记挂着各自家里,尽管余震不断,但大家都纷纷离开新郎家往家里赶。
回家路上,亲友们的心被一阵阵揪紧:沿路的房子大多倒塌了,特别是进入古城后,处处残垣断壁,古城里的居民大多集散在空旷地方。直到此时,大家才意识到这次地震造成的破坏是多么的严重。
直到今天,很多人见到赵丽芳和杨江元两口子,都会跟他们开玩笑:“你们小时候给是骑过猪?”根据纳西族的民间说法,结婚时下雨或下雪,那结婚之人小时候骑过狗。而他俩的婚礼在地震中举行,那更是百年不遇,不是骑过猪又是什么?
玩笑归玩笑,地震终归是发生了,接下来问题来了:第二天的婚礼,办还是不办?
▲和集中 摄
于是,等安顿好家人,杨江元的父亲杨国柱便冒着余震的危险来到新娘家中商量对策。
地震中,新娘家也是损失惨重:墙全倒了,正房墙体也大面积开裂,新娘的闺房外墙也倒塌了,整个家都暴露在眼前。新娘奶奶的腿被倒下的土箕砸伤,万幸没有大碍。对于婚礼还要不要继续,大家心中都没个谱。杨国柱来到新娘家中后,与新娘的家长一起去第二天准备待客的地点——木府去查看情况,准备视现场情况来定。
当时的木府只是个一进三院的大宅院,相当于街道活动中心,木府周边住户有个红白喜事,都在这里待客,当时赵丽芳家的婚礼待客地也选在了这里。地震来了,木府的房子倒了,幸运的是,赵丽芳的父亲似乎早有预感,地震之前便招呼所有来帮忙的客人到家里休息,所以没伤到一个人。并且那些帮忙的人也很有先见之明地将第二天待客用的菜、肉等一盆盆放在木府院中的桌子底下,所以地震后待客用的菜品仍一应俱全。
▲2·3地震后木府重建资料图
▲2·3地震后木府重建资料图
查看了现场情况后,新郎新娘双方家长最终拍板决定:第二天的婚礼,照常举行!
决定是下了,可当晚余震频频,整个晚上大地都在剧烈震动,这样的决定是否明智,双方都不得而知。
当晚,赵丽芳和家人将床从房间里搬出来,放在院子里的空地上,为安全起见,一家人就睡在床底下。“我记得那天是腊月十五,那晚的月亮特别亮、特别圆,我睡在床底下的最边边,看着这明晃晃的大月亮,心也跟随着大地一起摇摆,‘明天会不会又有大震?’‘会有多少人来参加婚礼?’‘婚礼会平安举行吗’……”那一晚,无论是对赵丽芳对杨江元,乃至对全丽江人民而言,都注定是一个不眠夜。
让赵丽芳和杨江元没想到的是,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家中的亲戚朋友就都赶来帮忙了。他们该准备酒席的准备酒席,该收拾房间的收拾房间,前一天因为地震掉落的红绸布,也重新挂起来了……大家都谈论着地震,手里却都没有闲下来。
那时,丽江车马很慢,通讯很落后,大家都不知道地震震级到底有多大,但是每个人心里都很肯定一点,那就是党和国家一定会关注丽江、关注受灾的丽江人民。“所以大家的心都是稳的,没有半点慌乱。”中午的正席,纳西婚礼的八碗八碟,一样都不少。
正席待完后,新郎家的接亲队伍也按时来接新娘了。“接亲时,走在古城里,余震不断,时不时有瓦片落下,我们一行接亲队伍背着米、红糖等接亲物品,在古城里夺命狂奔去接新娘子。”杨江元的堂妹杨女士作为新郎家接亲队伍中的一员,回忆起当年的接亲过程,至今心有余悸。
当天下午,赵丽芳泪别父母,随接亲队伍走向未来的家。途经古城,她看到古城里空旷的地方被古城居民用塑料布、牛毛毡等搭起了一个个简易帐篷,帐篷旁支着新搭的灶台,大家正生火做饭……看着一路袅袅炊烟,赵丽芳和接亲队伍的心也瞬间安定下来。是啊,顽强的纳西人民,总有笑对灾难的勇气。
这样的婚礼,百年不遇,刻骨铭心。
28年前,在大地的摇摆中,赵丽芳和杨江元这对新人的婚礼,顺利举行。
地震后不久,和全丽江人民一道,赵丽芳、杨江元一家人收到了很多救灾物资,有棉被,有衣物,有火腿肠,还有许多方便面,那也是很多丽江人有生以来第一次吃到方便面。“拿到每一件救灾物资时,我们的心都是暖的。因为我们知道,外面那么多人在关注、关心着我们。”
“2·3”大地震后的大半年,丽江一直都有余震,因此赵丽芳一家在帐篷里住了半年。在这半年中,他们正常上班,并且和所有受灾人民一样,开始恢复重建。大半年后,房子修好了,赵丽芳和杨江元这对新人,终于住进了真正意义上的新房。
那场废墟上的婚礼,已过去28年。
如今,54岁的赵丽芳从玉龙皮业有限公司退休已9年。退下来后,闲不住的赵丽芳去欣欣儿童城继续工作,好学的她在退休后还拿到了推拿师资格证、催乳师资格证以及成人调理资格证,成为了一个专业的育婴师和成人调理师,在业界口碑甚佳。
老公杨江元是个勤劳的纳西男人,在南方电网工作的他,里里外外都是一把好手。前几年他将家中的里院重新翻盖后,搞了个“半山云花”民宿。民宿设计简洁大方,处处洋溢着纳西风格,还自带花园和菜园,同时又能做饭,深受游客欢迎。
▲“半山云花”民宿
▲“半山云花”民宿
如今,民宿主要由两人的儿子杨皓杰经营。疫情防控政策放开后,加之一家人将客人当家人对待,因此,民宿深受欢迎,订单络绎不绝。由于儿子还当着健身教练,又要兼顾民宿,赵丽芳只得从欣欣儿童城辞了工作回家帮衬着。
▲杨皓杰
“开这个民宿,每次看到客人对民宿的好评,心情就特别好。如果我们去外地旅游遇到好的房东,也会开心,也会给旅途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以心换心,我们作为主人,如果善待每一名游客,才会让游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才会让客人舍不得丽江。”正是因为赵丽芳一家人善待游客,民宿的回头客越来越多,客人介绍的客人也越来越多。“每到逢年过节,以前住过店的客人还会寄东西过来,去年中秋节的时候,就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月饼,多得吃不完,哈哈哈……”收拾着民宿的房间,赵丽芳爽朗地笑着。
除了将自家的一部分拿来做民宿外,三年前,从小热爱劳动的杨江元还在开南租了10亩地,种上了辣椒、木梨、雪桃、无花果等,一到周末,杨江元和赵丽芳就只忙得赢往开南跑,夫妻双双你挑水来我浇园,忙得不亦乐乎。菜地里的辣椒,每季成熟时向丽龙超市供货,很多果树明年也将结果……
杨江元的父亲杨国柱老人如今已85岁高龄,身体康健,每天还要从家中走到黑龙潭去散散步;儿子杨皓杰在丽江健身领域是知名的“阿皓”教练,如今还找了个知书达理的女朋友……28年间,赵丽芳和杨江元用心经营着他们的小家庭,累并幸福着。
▲全家福
▲全家福
与此同时,他们也携手见证了丽江天翻地覆的变化:从没有几个外地人到游人如织,从默默无闻到举世瞩目;丽江各地,修的路越来越宽,车越来越多,百姓餐桌上的菜品越来越丰富……
在这28年间,很多人让赵丽芳和杨江元再举办一场“没有灾难的婚礼”,但两人觉得没有必要,对地震中的婚礼,也没有过遗憾。因为,是28年前的那场灾难,让他们体会到了生命的可贵,感受到了劫后重生的美好,并且懂得了用乐观面对苦难,用微笑诠释人生。
上一篇:龙王庙村亮亮堂堂过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