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大众汽车“ID. GO安全实验室”系列活动北京站正式开启。作为推动品牌向电动出行转型的核心,这次活动旨在向大家展示ID.家族在主动安全、被动安全和电池安全等方面的各项科技。下面就跟随我们的文章一起去了解一下ID.家族的安全。
信息一:主动安全
不同于被动安全系统的“事后减损”,主动安全系统更侧重于“事前止损”,主动安全系统可以在车辆失控前自启动,介入驾驶动作,从而使驾驶员恢复对车辆的控制,最大限度避免意外发生。
而大众ID.家族所搭载的主动安全系统,则更加注重智能化和人性化。例如,IQ. Drive智驾管家包含(Travel Assist全速域驾驶辅助系统、Lane Assist车道保持系统、Trigger Lane Change智能变道系统、Front Assist前部安全系统、Emergency Assist紧急辅助系统)等一系列可靠的安全驾驶辅助功能。
Travel Assist全速域驾驶辅助系统:它相比普通ACC系统更加人性化,通过算法对油门、制动、转向等进行整合,再加上Lane Assist车道保持系统,就像是一个“真正”的“老司机”在开车,大大减轻了驾驶员的压力。另外,Lane Assist车道保持系统,当发现车辆偏离当前车道时,方向盘会震动提醒驾驶员,并适当调整方向角度。
Trigger Lane Change智能变道系统: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当你想要变道的时候,通过拨动转向灯拨杆,系统可以对周边环境进行判断,从而在最恰当的时机,完成并道。而该系统也将率先应用到刚刚上市的ID.7 VIZZION上。
Emergency Assist紧急辅助系统:这个系统可以实时监测驾驶员是否在正常驾驶,如果发现有异常,系统先会通过提示音和轻点刹车等方式来提醒驾驶员接管车辆。如果驾驶员仍未接管车辆,车辆将通过车道保持系统和自适应巡航等驾驶辅助系统,控制车辆逐渐刹停在本车道内,点亮双闪灯并解锁车门,同时紧急呼叫中心会联系驾驶员。
Front Assist前部安全系统带有自动紧急制动功能:该功能实际上是当系统检测到前方有车辆减速、变道或者有行人突然进入车道时,如果驾驶员没有采取刹车,车辆会通过摄像头和ACC毫米波雷达,进行制动同时提示驾驶员。据官方称最高可在60公里/小时左右的速度探测到前方同方向减速或静止的车辆及行人。
此外,大众ID.家族车型还配备有IQ.Light LED矩阵大灯、增强现实抬头显示系统(AR HUD)和以及智能泊车辅助和360全景影像等辅助系统等主动安全配置。
信息二:被动安全
被动安全系统是指在车辆发生碰撞时,通过设计和技术手段保护乘员舱的安全,降低对车内乘员的伤害。而大众ID.家族在被动安全方面也有着出色的表现。首先,车体采用高刚性设计,关键部位使用抗拉强度约2000兆帕的超高强度热成型钢(与飞机起落架强度相当)。此外,在加强车体结构的同时,车身下侧门槛内还应用了特殊铝制型材料。
除了车身采用高强度材料外,如果发生较为严重的碰撞事故,车辆会在150毫秒内作出反应。举个例子:正常人眨眼速度大约在0.3秒,150毫秒约等于0.15秒。也就是说,咱们眨眼一半的速度,车辆已经通过传感器识别状态,解锁车门,安全气囊和电池包内部的负极控制器断电燃爆装置也会被激活,以保证安全。
信息三:电池安全
随着新能源市场尤其是纯电动市场快速发展,人们对电池的安全性也日益重视。大众汽车ID.家族在电池系统上也配备了多项安全保护措施,如采用灵活的结构设计,调整电池模组数量,带来更长续航里程;同时配备高效热管理系统,让电池组始终保持在最合理的温度区间;另外还采用精密的防腐蚀设计等,全方位保护电池安全。
写在最后
这次,大众汽车“ID. GO安全实验室”系列活动,不仅展示了ID.家族在主动安全、被动安全以及电池安全等方面科技,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ID.家族车型安全性能的平台。我们也相信,未来,大众汽车将继续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为消费者带来更加可靠、安全的出行选择。